享受《桂林山水》的言 语魅力
《桂林山水》,这是一 篇传统篇目。文章短小精悍,言辞优美,可谓是一篇写景的佳作。我们翻开课文,反复品味 其中的一词一句,读中慢慢地思索,咀嚼。你必定会因感受到了文本的言语魅力而会心一笑。 这便是一种享受,享受充满灵性的美丽的文字,享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享受语文的无穷 魅力。
一、读懂“桂林山水甲 天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 是一句名句,点明了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这句话出自一百多年前,清代 诗人金武祥之笔下。既然说是“桂林山水”,在“山水”一词中,“山”在前,“水”在后, 可为什么在这篇课文中却先写“水”,而后写“山”呢 ? 其实, 这是因为在“山水”一词中,如果单看“山”字,则是指“山”,单看“水”字,则是指“水”。 如 果 将 “ 山 ” 与 “ 水 ” 结 合 在 一 起 , “ 山 水 ” 一 词 便 有 三 种 解 释 : (1) 山上流下来的水 ;(2) 山和 水,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 ;(3) 指山水画。在“桂林山水甲天 下”这一句中,“山水”的意思便是指风景。既然是指风景,无论先说哪一方面,这又有何 妨呢 ? 作者先向我们展现了漓江水的静、清、绿。这恐怕是因 为作者与这水最为亲近,作者坐在木船上,眼前满是这静静的、清清的、绿绿的漓江水。再 读描写漓江水这一自然段,便不难看出,这一自然段的最后的一句话与第一自然段的“荡漾” 一词紧紧地呼应。读罢,便会感到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是多么的紧密。
二、品味“荡漾”与“观 赏”
第一自然段仅有两句话, 第一句话总领全文,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而第二句话连用了三个动词, “乘着”、“荡漾”、“观赏”,自然地就引出了作者对漓江水、桂林山的精彩描写。而这 一句话中的“荡漾”、“观赏”两个词语很值得我们去品味。先品味其“观赏”,“观赏”, “观”则是“观看”的意思。可作者为什么不用“观看”呢 ? 因为“观赏”还有“欣赏”之意。那“观赏”就是一边观看,一边欣赏。可作者为什么不用 “欣赏”呢 ? “欣赏”既可以与“美景”搭配在一起,又可以 和 “ 音 乐 ” 搭 配 在 一 起 。 用 眼 睛 去 享 受 、 领 略 的 , 可 以 说 是 “ 欣 赏” ; 用耳朵去享受、领略的,也可以说是“欣赏”。倘若只 能用眼睛去享受、领略的,也只能用“观赏”一词。这是作者选用“观赏”一词的理由之一。 那理由之二呢 ? “观赏”一词与“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 下。’”这一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只有在观看、享受美好的事物的时候,才可以称 得上是“观赏”。而作者选用“观赏”的理由之三呢 ? 这便是 细细地观看,慢慢地欣赏,“观看”既可能是细致地观看,又可能是走马观花地观看。而“观 赏”就不同了,有“细细品味”的意思,“观”起来会更加细致,一边观,一边享受,一边 领略其中的情趣。这句话中的“荡漾”也表达了这一含义。作者说“荡漾在漓江上”,“荡 漾”的意思是一起一伏地动。说得直白点,就是左右轻轻晃动,前行的速度必定是很慢的。 由此看来,作者之所以要“荡漾在漓江上”,就是要细细地享受,细细地领略。把课文捧起 来,再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不难看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句,与后面三个小分句是呈因 果关系的。因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们才乘着木船来这里 ; 因为 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们要荡漾在漓江上 ; 因为桂林山水甲 天下,所以我们要观赏桂林山水。品读文字,足见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精妙。指导学生学习课 文,就是要学习作者如何炼字、炼词的。品读文本,从品读词语开始。继而再去品味句子。 由词到句,先读懂词语,再读懂词与词之间的联系,接着读懂词与句的联系,最后要读懂句 与句之间的联系。这才可以说,读懂了段落。
三、对话那个“真”字
意思相同的字或词语, 但它们所融入的感情是不一样的。读书,不光要理解字、词的意思,重要的是,还要体会文 字背后的浓浓的感情。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运 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介绍了漓江水三方面的特点,每一个小分句中,都有一 个“真”字,“真”与“很”、“非常”、“十分”同意,但作者为什么不用“很”、“非 常”、“十分”呢 ? 在读中可以找到答案,一次次地朗读,这 一句,心中自然会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欣慰,惊讶,赞美,这种情感又是那样的强烈。读起来, 更觉得这是一种自然的流露,不留一点痕迹,作者内心中真挚的感情融入进了朴素的文字之 中。文字,无声,但能传情达意。读文,了解它所要表达的意思 ; 读文,更要体会文字传递给你的那份浓浓的情感。
四、咀嚼“静”、“清”、 “绿”
漓江的水“静”、“清”、 “绿”,作者先概括出了漓江水的特点,再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构成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表现出了句子的形式美、意境美。在写漓江水“绿”的特点时,还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写出了漓江的美。那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能给它们颠倒顺序吗 ? 反复读一读这段话,便发现,只有漓江水“静”,才会发现 漓江水“清”,只有漓江水“清”,才会发现在绿树的映衬下很“绿”。从后文就可得知, “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所以要先介绍漓江水“静”,再 介绍漓江水“清”,最后介绍漓江水“绿”。
漓江水的特点,表面上 看,是并列关系,实则不然。留心朗读,才会有所发现。
五、山清水秀才是美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 大海、西湖与漓江水进行比较,但不是要突出漓江水和桂林山最美,而是想告诉我们大海有 着自己的特点——雄壮之美,而西湖也有着自己的特点——柔和之美,漓江水自然也有着自 己的特点。虽然没有提到“相比”,但作者通过“看见过„„玩赏过„„却从没看见过„„” 向我们传递了这一层意思。而这句话中,“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 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一个“这样的”便设下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下文,了 解漓江水的特点。
作者描写桂林山时也是 这样,通过“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告诉了我们桂林山也有着自己的特 点。而“这一带”便设下了悬念。
作者描写桂林山时,从 山的形态上,重点描写,突出了其特点——奇、秀、险。但描写其“秀丽”的特点时,也突 出了其色彩。山的色彩倒映于水中,漓江的水也是那样的绿。桂林山围绕着漓江水,漓江水 倒映着桂林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这才真正的美啊 ! 这是一种和谐美、意境美。
“桂林山水甲天下”真 是名不虚传啊 ! 美读品悟激情体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教 科 书 小 学 语 文 ( 人 教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