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作素材专辑

  1、陶行知向小学生认错    1932 年,国民党反动派查封了南京晓庄  师范学校,师范附属小学被迫停课。附小的同学们自发办起了“儿童自动学校”,由学习好  的学生当老师,连校长、工友也由学生担任。整个学校秩序井然,书声朗朗。      消息传出,教育家陶行知写了一首诗称赞说:有个学校真奇怪,大  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生在。    受到赞扬,同  学们都很高兴。可是有个年仅八九岁的小同学却找到陶行知,毫不客气提意见:“照先生的  写法,我们学校算不上‘真奇怪’。”    陶行知一点都不生气,反而  和颜悦色地问:“小朋友你只管说,我的诗错在哪里呀?”那孩子指着第二行说:“小孩就  不能教大孩吗?我们学校里,就有年小的成绩好,做大龄同学老师的。要是像先生写的只是  ‘大孩自动教小孩’,有什么‘真奇怪?’”。    “说得对,说得对。”  陶行知诚恳地认错检讨说:“小朋友,非常感谢你的指正,我马上就改。”说完,把“大”  字改作“小”字,成了“小孩自动教小孩”。然后又问:“这样改行不行?”      小孩咧嘴笑了:“先生改得真快真好!”          2、曹雪芹为何偏爱“芹”    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有三个号:雪芹、芹圃、芹溪,都有“芹”字。这绝不是因他江郎才尽,想不出更  好的名字,而是缘于他对一种叫“水芹”的植物情有独钟,并用它治好了不少疑难大病。       相传曹雪芹被抄家后,流落到京郊西山脚下的正白旗村,过着“举  家食粥酒常赊”的穷苦生活。在他常赊酒喝的酒馆里有个年过半百的老伙计叫马青,见曹雪  芹满腹学问,便时不时地接济他。一来二去,俩人就成了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有一回,曹雪芹一连三天未见马青露面,一打听,才知马青病得不  轻,便大步流星地跑到他家,却见马青昏昏沉沉地躺在炕上呻吟。曹雪芹走近炕前,为马青  号了脉后,便胸有成竹地跑到村头的池塘边,割下一把野生的水芹,熬成汤,令马青喝下。  药到病除,不上三天,马青就恢复了健康。从此,曹雪芹的名声大振,前来求医的村民络绎  不绝。他也因此就地取材,以水芹和从山中采来的草药为主,为当地群众治病,分文不收。  老百姓都说他是华佗再世。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他便给自己起了个叫“雪芹”的号,意思  是说愿做乡间的一棵野芹,为饥者充饥,为病者治病。以后又起了“芹圃”、“芹溪”两个  号,以反映他矢志为民的意愿        3、朱元  璋棒打茹太素    朱元璋原不识字,当皇帝后,聘请四方名儒,对他包  教包学,经过苦学苦练,能够撰文、吟诗、作赋及批阅文件等。      朱元璋平时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对他的部下要求更严格。有一天刑部主管茹太素给皇帝呈上  17000 字的意见书,朱元璋叫军师刘伯温念给他听。刘伯温念到6000 字时,朱元璋还没听出  什么意思来。于是就派人把茹太素传来,严责道:“你下笔万言,离题千里,消耗时间,浪  费纸墨,如在两军阵上,岂不误了战机。”说罢就命左右将茹太素重打 40 大板。      晚上,朱元璋继续叫宫女念茹太素的意见书,一直读到16500 多字,  才接触到了主题。建议五件事情,其中有四件是可取的、可行的,朱元璋即刻命令主管部门  施行。同时指出这五件事只要500 字就可以讲清楚了,茹太素却累累赘赘写了17000 字,“朕  厌听繁文,打他是为教育全国官民”,他还把这件事情的经过,亲自写成文件公布。      经过这番整顿,奏章只陈实事,从此朱元璋读文件就省下了不少精  力,效率提高了。到废除中书省后,六部府院直接对皇帝负责,政务越发繁忙,以洪武十七  年九月间的收文为例,从14 日到21 日,8 天内,内外诸司奏札共1660 件,计3391 事,朱  元璋平均每天要看或听两百多件报告,要处理400 多件事。          4、父子清官    三国时魏国的胡质,为官清  廉,不经营家产私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早时,得到了曹操的称赞;以后,得到了曹丕  的敬重。更为难得的是,他儿子胡威也和乃父一样。    胡质在荆州刺    史任上时,胡威从京都的家中去看望父亲。因为家贫,没有车马童仆,他就骑着驴子独自去  荆州。一路上,吃饭喂驴都是自己料理。辞别父亲回家时,父亲给了他一疋绢,作为路费。  胡威看到一疋绢,跪下来问胡质:“父亲一向清廉,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疋绢?”胡质说:  “这是我从俸禄中节省下来的,你放心用吧。”在路上住旅店时,胡威又是自己弄饭和喂驴  子。这时,有个人也住进了客店。交谈中,恰是同路。一路上,那人各事抢先张罗,还资助  了胡威一些钱物。走了数百里,胡威很怀疑,又不认识这个人,怎么会资助自己?于是再三  盘问,才晓得是父亲帐下的都督,特地暗中来资助和护送。回家后,胡成把这个情况告诉了  父亲。胡质听了,大发脾气,杖打了都督,免掉了他的官职。    司马  炎代魏建晋,胡威任前将军,青州刺史。一次,司马炎说到胡威的父亲胡质一生清廉,问胡  威:“你与你父亲哪个更清廉?”胡威说:“我不如我父亲清廉。”司马炎又问:“你什么  地方不如你父亲清廉?”胡威说:“我父亲的清廉怕人家知道,我的清廉怕人家不知道。从  这点上来看,我是不如我父亲清廉的。”司马炎听了,点头大加赞赏。 5、海底逃生      1850 年,德国炮兵下士威廉·鲍尔从海豚身上获得启发,制造出了  世界第一艘铁制潜艇。这艘潜艇于1851 年2 月1 日在基尔港外海开始潜艇试验。由于技术错  误,结果艇首一头撞到海底而沉没。艇中的 3 个人被困在海底,情况非常危急。      鲍尔立即命令操作手赶快排除主压载水舱内的海水。然而,他们沉  在 18 米的水下,靠人力排水几乎是不可能的。3 个人累得气喘嘘嘘,可潜艇还是纹丝不动。      鲍尔冷静下来,他认真分析情况后认为:要靠3 人自救浮起潜艇已  经完全不可能,只有依靠水面援救。这时,他听到艇外有响声,好像是铁锚在拖动,不时撞  击着潜艇。鲍尔突然站起来,伸手打开海水阀。另外两名操作手惊慌万分,扑上去就把海水  阀关住。他们以为鲍尔在死神威胁面前,神经错乱了,打开海水阀不等于自杀吗?      鲍尔对战友们冷静地一笑,他讲起自己的道理。他说:“要逃生就  要向艇内注水,使艇内和艇外压力均衡,打开舱门,逃出艇外,那样生还的希望要大得多。”  两名助手听后,觉得鲍尔的想法有道理,表示同意,三人决定齐心协力共同逃生。      逃生行动开始了。鲍尔打开海水阀,海水“哗哗”地涌了进来。艇  内空气压缩到只剩下将近1/3 时,他们打开舱侧的舱口,随着气泡,三人相继钻出潜艇,浮  出海面。救援人员根据气泡很快发现了他们,立即把他们救上船来。      别看鲍尔注水调压逃生的方法简单,一百多年过去了,潜艇虽然越来越现代化,但在潜艇自  救脱险技术中,鲍尔开创的“注水调压法”至今仍然是各国潜艇员离艇脱险的基本方法之一            6 、 吉 利 的 两 着 “ 傻 棋 ”      在不少人眼里,商人个个精明,是只赢不亏的人精。然而,世界上  长于精明算计的生意人数以亿计,真正赚了大钱的却寥寥可数,倒是那些“傻乎乎”来一着  歪棋的人,成就大业的不少。全球保险剃刀业的“百年霸主”、有“保险剃刀大王”之称的  吉列的好运就是从两着“傻棋”开始的。     第一着“傻棋”:  5 美元的剃刀只卖 55 美分     “吉列安全刮刀公司”成立于  1903 年,主要经销由吉列自己发明的新式刀架和一次性刀片。公司经营初期,绩效很差,一  年只卖出51 把刀架和170 来个刀片。惨淡的经营,惊得投资者们目瞪口呆,吉列更是忧心忡  忡。可是,吉列并不气馁,他依然对前途充满信心,他相信,只要男人们的胡须还在不断地  长出来,自己就一定能成功。     为了使新式刀架能为普通大众  所接受,吉列制作了系列漫画广告牌,并且将它竖立在闹市区。形象的广告很快吸引了大众。  第二年,吉列新式剃须刀架销售达 9 万把,刀片有 14 万片之多。        从此,吉列剃须刀在市场占领了越来越大的份额。       但是,绝不能把吉列创造出销售神话的原因皆归功于广告。“吉列”  之所以取得这样的业绩,与老板吉列的一着“傻棋”是分不开的———吉列的销售方式是,    将一把剃刀的零售价定为55 美分,这价格实际上不到其成本的1/5。在别人看来,吉列做的  是赔本买卖,实际上,吉列是大赚特赚。因为“吉列剃刀”只能使用吉列发明的专利刀片,  顾客每次购买剃刀,必须买刀片,吉列把刀片定价为 5 美分,而实际成本还不到 1  美分,商家有利可图。对顾客而言,一个刀片可以使用六七次,每次刮脸成本不足1 美分,  这是去理发店刮脸消费额的 1/10,顾客当然趋之若鹜。     正  是此着傻棋,才使吉列成就了“保险剃刀大王”的霸主事业。       第二着“傻棋”:赔送运费搞军供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吉列时刻关注着战局的发展,盘算着如何把自己的新式剃刀推向世界。       1917 年4 月,美国向德国宣战,并派兵进入欧洲战场。走上战场的  士兵们总不能带着剃刀、磨刀和皮条、磨石上战场吧,吉列相信,士兵们一定更乐于使用新  式保险剃刀。吉列抓住机遇,以成本价向军需品采购部门供应安全剃刀。于是,美国国防部  给每个士兵发一把吉列安全剃刀,并配发几十枚吉列刀片。就这样,一把把新式剃刀被送进  盟军战壕。     战争结束后,盟军士兵把这些剃须刀带回自己的  祖国,免费为吉列剃刀进行宣传。就这样,赴欧洲战场作战的美国士兵,把保险剃须  刀的影响扩展到全世界。     虽然吉列是以成本价把剃刀卖给政  府,甚至还得自己掏运费,表面上看,这又是一桩赔本买卖,但实际上,吉列正是利用这一  策略,扩大了剃须刀的影响。就是在这一年(1917 年),吉列共销售剃须刀片1.3 亿片,销售  额是吉列公司初创那一年的八十多万倍。     傻到极处是精明,  吉列的成功正说明了这一道理。        7、猎  人与猎狗    深受启发     一条猎狗将兔  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它,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  羊看到此情景,讥笑猎狗说:  “你们两个之间,个子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     猎狗回答:  “你不知道,我们两个跑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顿饭,他却是为了性命!”       这话被猎人听到了。猎人想:猎狗说的对啊,我要是想得到更多的  猎 物 , 就 得 想 个 好 法 子 。        猎 狗 发 问        于是,猎人买来几条猎狗,凡是能够在打猎中捉到兔子的,就可以  得到几根骨头,捉不到的就没有饭吃。这一招果然有用,猎狗们纷纷去努力追兔子,因为谁  都不愿意自己没吃的。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又出现了。大兔子非常难捉到,小兔子好捉。但  捉到大兔子得到的奖赏和捉到小兔子得到的骨头差不多,猎狗们善于观察,发现了这个窍门,  专门去捉小兔子。     猎人知道后,经过思考,将分配方式改为  根据猎狗捕捉的兔子的总重量决定其待遇。于是猎狗们捉到兔子的数量和重量都增加了。       猎人很开心。但是过了一段时间,猎人发现,猎狗们捉兔子  的数量又少了,而且越有经验的猎狗,捉兔子的数量下降得就越多。于是猎人又去问猎狗。       猎狗说:“我们把最好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您,主人。但是我  们会变老,当我们捉不到兔子的时候,您还会给我们骨头吃吗?”       猎狗出走     猎人决定论功行赏,规定  如果捉到的兔子超过了一定的数量后,即使捉不到兔子,每顿饭也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骨头。  一段时间过后,有一些猎狗达到了猎人规定的数量。这时,其中有一只猎狗说:“我们这么  努力,只得到几根骨头,而我们捉的猎物远远超过了这几根骨头,我们为什么不能给自己捉  兔子呢?”于是,有些猎狗离开了猎人,自己捉兔子去了。       重新归队     猎人意识到猎狗正在流失,并且那些流失的猎狗像  野狗一般和自己的猎狗抢兔子。情况变得越来越糟,于是猎人再次进行了改革,使得每条猎  狗除骨头外,还可以获得其所猎兔肉总量的N%,而且随着服务时间加长,贡献变大,  该比例还可递增,并有权分享猎人总兔肉的M%。这样之后,连离散的猎狗也纷纷要求重新归    队。     挤垮猎人     日子一天一  天地过去,兔子越来越少,猎人们的收成也一天不如一天。而那些服务时间长的老猎狗们老  得不能捉兔子,但仍然在无忧无虑地享受着那些他们自以为是应得的大份食物。终于有一天  猎人再也不能忍受,把它们扫地出门,因为猎人需要更身强力壮的猎狗„„       被扫地出门的老猎狗们得到了一笔不菲的赔偿金,于是他们成立了  MicroBone 公司。他们采用连锁加盟的方式招募野狗,向野狗们传授猎兔的技巧,自己从猎  得的兔子中抽取一部分作为管理费。当赔偿金几乎全部用于广告后,他们终于有了足够多的  野狗加盟。公司开始赢利。     一年后,他们收购了猎人的家当。          8、善待别人      有一个人在拥挤的车潮中开着车缓缓前进,在等红灯的时候,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敲着车  窗问他要不要买花。他刚刚递出去五块钱绿灯就亮了,后面的人正猛按喇叭催着。因此他粗  暴地对正要问他要买什么颜色花的男孩说:“什么颜色都可以,你只要快一点就行了。”那  男孩十分礼貌地说:“谢谢你,先生。”     在开了一小段路后,  他有些良心不安,他粗暴无礼的态度,却得到对方如此有礼的回应。于是他把车停在路边,  回头走向孩子表示歉意,并且又再给了五块钱,要他自己买一束花送给喜欢的人。这个孩子  笑了笑并接受了道歉。     当他回去发动车子时,发现车子出故  障了,一动也动不了,在一阵忙乱之后,他决定步行找拖车帮忙。正在思索时,一辆拖车竟  然已经迎面驶来,他大为惊讶。司机笑着对他说,有一个小孩给了我十块钱,要我开过来帮  你,并且还写了一张纸条。他打开一看,上面写着:“这代表一束花。”       立即表达心中的想法,勇于认错才是真正的勇者。你的一份善意往  往能立即得到回报,而内心的释怀正是最好的报答。            9 、 经 营 幸 福       接 受相 貌        快乐法则的第一条是,聪明的人应懂得欣赏自己,接受自己的容貌,  即使事实上你看起来只比恐龙略好一点。如此一来,你可能每天都会过得比美女还要神采奕  奕 、  光 彩  照 人 。        控 制 欲 望        加拿大北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政治学教授亚力克斯·万克罗斯发现,  那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人往往比那些好高骛远的人快乐得多。因此,要想生活快乐,就  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奋斗目标,适当压制心底的欲望。       不贪金钱     纽约康奈尔大学的经济  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说,虽然财富可以带给人幸福感,但并不代表财富越多人越快乐。根  据研究结果,一旦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那么,每一元财富的增加对快乐本身都不  再具有任何特别意义,换句话说,到了这个阶段,金钱就无法换算成幸福和快乐了。   不恼平庸     弗兰克教授同时告诫世人,不要因为自己才华平庸  而闷闷不乐。他说,经验显示,智慧与快乐并无联系,反倒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傻人  有 傻 福 ” 的 例 子 俯 拾 皆 是 。        遗 传 快 乐        科学家发现,快乐也是可以遗传的。因此,即将为人父母者要注意  了,无论如何,要学着制造“快乐基因”,好遗传给下一代。       忠于婚姻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德·戴那在对3  万名德国人进行了长达15 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那些生活幸福快乐的人往往都适时选择了婚  姻 , 并 且 忠 于 自 己 的 婚 姻 。        坚 持 信 仰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哈罗德·克尔尼格认为,有信仰的人比没有  信仰的人容易快乐,因为他们更容易找到人生的意义和目标,很少觉得孤独。       助人为乐     “助人为快乐之本”这  句话得到了许多科学研究的印证。研究证明,那些愿意做出无私奉献的人更容易得到快乐。    调查发现,快乐的人往往都乐于报名担任义工,奉献爱心。       迎接衰老     当眼角出现第一条细纹时,许多人都会大吃一惊,  神情黯淡。其实老自有老的魅力,要学会心态平和地享受衰老的过程。研究表明,年长者和  年轻人一样容易快乐,但负面情绪出现的几率却比年轻人少很多。          10、画一扇窗给自己    那一年,国画大师  黄永玉带着他的作品来到北京,他住在示新巷“芥末”故居。那是怎样的一间房子,不但陈  旧,而且四壁连一扇窗户也没有,沉闷与压抑可想而知。但是黄永玉没有厌弃这间小屋。他  环顾四壁,哈哈一笑,拿出一张洁白的画纸,贴在墙上,然后信手在上面画了一扇窗户,栩  栩如生,小屋顿显生机勃勃。    许多时候,上帝给了我们黑暗的际遇,  但是并没有剥夺我们追求光明的权利;上帝给了我们坎坷的遭遇,但是并没有剥夺我们快乐  的心境。要知道,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向命运低头,而是要学会在  没有路的地方踏出一条路来,在没有水的地方掘一口深井出来,这样,就可以汲取甘洌的清  泉,滋润生命,浇灌庄园,在贫瘠的土地上营造自己的绿洲。    画一  扇窗给自己,不是画饼充饥,自欺欺人,而是豁达处世,超然于困境,给灵魂一次喘息的机  会。画一扇窗给自己,就是给自己一个希望,给自己一点信心,给自己一些东山再起的勇气。  要知道,只要不泄气,就没有什么能将我们抛弃;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有花好月圆的那一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