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1年中考作文题佳作展评

  佳作展评       佳作一

       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一考生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而且还有一个特点: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觉。到了  小学四、五年级时,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部大块头的书,两三天就“解决”了。可是  爸爸、妈妈却说我看书不认真。不过,他们并不能说服我,原因很简单,我还没有这方面的  “小辫子”被他们抓住。

       我依旧用这种方式看书,直到那件事发生„„

       那是一个星期日,我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旧书摊,我急忙走过去,翻了一本《古  代诗词选集》就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心血来潮,想找一首诗回去考考爸爸,给爸爸上一  堂语文课。于是拿出笔,把苏东坡的一首《水调歌头》抄在手上。

       跑到家中。太好了,爸爸正在看报。我走上前,模仿语文老师的语气说:“老爸,我  考你一首词,怎么样?”爸爸微笑着点了点头。

       “人有悲欢离合。”我摇头晃脑地读着,“下一句是什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着。 “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

       “好。”我心里暗暗称赞,“最后一个问题,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爸爸响亮地回答。

       “哈哈,你错了。作者不是苏轼,而是苏东坡,怎么样?”我得意洋洋地说。

       “哈哈!”爸爸也笑了起来,“儿子,你可真逗,苏东坡不就是苏轼吗?”

       怎么可能,我这个小老师不会错。但看爸爸那认真劲儿,又不像是在骗人,为了“安  全”起见,我转身跑出家门,向旧书摊奔去。爸爸似乎看懂了什么,没有追上来问我原因。  

       到了旧书摊,还好,那本书没被卖掉。我找到那首词,原来,下面还有个作者简介:  “苏东坡,原名苏轼,字东坡,号东坡居士„„”

       我完全信服了,而且深深感到:这确实,不过爸爸成了老师,他让我改掉了阅读课外  经典不细心的毛病。

       ●点评:这篇考场作文构思十分精巧,作者从旧书摊上的《古代诗词选集》写起,先  写“我”给爸爸上了一堂语文课,详写了父子俩关于苏东坡其人其名争论的镜头,而后略写  了“我完全信服”,点明“这确实也是一堂语文课,不过爸爸成了老师”,从而告诉人们一  个道理:阅读课外经典切忌粗心。这样写有详有略,有张有弛,很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眸。  全文尽去雕饰,语言朴实,给人以淳朴自然的感觉。

       佳作二

       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一考生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无处没有,无时不在。

       ——题记

       放学前,语文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个蒜头,要同学们回家栽到盆子里,每周观察一  次蒜头的变化。一个月后,到班级汇报蒜头的成长情况。

       同学们都奇怪了,语文老师怎么不务正业,干起生物老师的行当了?但要我们动手实  验,谁不愿意?于是全班同学各自回家悄悄忙开了。

       一月后,同学们把栽蒜头的盆子搬到了班级。小张同学实验失败了,因为他把蒜头放  在瓶子里,瓶子里有水没有泥土,蒜头埋在水里,还盖上盖子,蒜头在瓶子里烂掉了。我的    实验成功了,而且我栽的蒜头长得最好,嫩嫩的,绿绿的,直直的,自豪地从泥土中钻出来。  失败的,心情沮丧。成功的,心情喜悦。但无论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同学们每周观察的记  录写得都很具体、生动、精彩。 

       老师问我们:“为什么今天大家写的文章都很成功?”

       我们各抒己见,贪玩的小王说:“我们没有交作文的压力。”

       好动的小明回答:“这是我们喜欢做的事。”

       我也争先恐后地答道:“写我们亲身经历的,当然会生动。”

       老师又紧跟着追问:“那么,我们过去经历过许多事,但写得却不生动呢?

       语文科代表振振有辞:“许多事我们虽然经历了,但没有留心,没有积累,所以我们  虽有生活,但大脑里没拥有生活素材。”

       老师笑了:“对,这就是语文,它从我们身边悄无声息地走过,我们要学会留心观察,  认真思考,真切记录,才会学好它。”此时,我才恍然大悟,老师让我们栽蒜头,原来这呵!  

       ●点评:这篇考场佳作构思新颖独特,立意高远非凡。文章记叙了一次难忘的语文实  践活动“观察蒜头的成长情况”,以小见大中感悟了“语文即生活”的道理。运用题记别具  匠心,题文相谐,十分贴切,篇末点题,浑然一个严丝合缝的整体。没有华丽词句的堆砌,  没有虚伪造作的矫情,考生用朴素的文字,淡淡地叙写着自己对语文的独特感受,却让我们  的心深深地被打动,这是文章的又一亮点。

       佳作三

       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一考生

       又是春来时,我偷偷约了伙伴,骑着单车,来到草长莺飞、流翠泄玉的大自然中。我  们的闯入打破了原野的寂静,听着无数飞鸟的鸣叫,我们感到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愉悦。我的  心一下子贴近了大自然!

       我曾经无数次闷坐在令人窒息的卧室里,望着窗外吐着黑烟的烟囱,用自己枯燥的笔  触描写婉转的鸟鸣。可我哪里知道,这原野里的天籁之音是在任何文章里都无法体验到的。  我曾经无数次抒写潺潺的流水,也曾经写过凋零的红花,哪知道原野中柔软的泥土里,总有  这样一个声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曾经无数次为大自然而讴歌,却  从未如此细心地观察过大自然:蚂蚁在共同搬运食物时,表现出的顽强与团结;鸟雀巢里,  母鸟喂雏鸟时流露出的温馨;树木草藤创造的盘根错节„„一切的一切,又岂能是简简单单  地从课本中就能领会得到的?即使是生花的妙笔,也未能诠释大自然的奥秘。

       假使没有那一次出游,那次“胆大包天”的举动,我不会如此兴奋,不会写出充满激  情的优美文字。只有在此时,我可以骄傲而又诚恳地说:“在莽莽原野中,我与大自然的亲  密接触,发现了许多,领悟了许多。呵,这,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谁敢否认:亲近大自然不是一堂语文课!

       ●点评:这篇考场作文的亮点主要有三:一是选材新。作者另辟蹊径,从大自然的课  堂里学语文这个角度切入,体现了“人无我有”。二是写法新。作者淡化了与大自然亲密接  触的“语文课”具体情节的展开,而用散文式抒情的笔调写出自己在大自然的课堂里学语文  的体验与感悟,将叙事、抒情融为一体,议论水到渠成,结尾干脆简练,不落俗套。三是语  言新。文章篇幅不长,短小精悍。

       佳作四

       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一考生

       前不久我们上了一堂特殊的语文课:搞了一次“走上街头找语文”的社会调查。利用    星期日对南京市的六条街道的沿街门面招牌、路牌用字情况进行了仔细调查,结果发现,我  市的街头用字不规范情况还比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街头用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繁体字招牌明显增多。不少字早已废除,有的字  一般的词典上根本没有收录。这类字大多出现在专卖店的招牌上,共有24 家,让人看了一头  雾水。二是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与汉字使用上问题很多。有的招牌没有一个汉字,且字母书  写潦草,不知所云;有的字母与汉字不一致;有的所取的洋名不知何意。这一类共有17 家。  三是错别字不少。有一家单位的通告把“根据上级部署”,写成了“布署”;有的餐饮店把  “炒肉丝”写成了“抄肉丝”。四是不规则的简化字,在字数较多的小招牌上多见。有的简  化字与繁体字交错使用,人看了很别扭。

       街头用字规范与否不仅影响其的商业价值,更主要是在社会价值上反映一个城市的文  明水平。试想一个连母语都写不好、写错的招牌,让人自然想起店主素质与城市的管理水平  也应该是不会高到哪儿去的,这势必影响城市的形象。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提高对街头用字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好广大经营者正确使用汉字、写好汉字,让  他们懂得规范用字的重要意义。二是工商部门在颁发营业执照时,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  不仅要审核标牌的内容,而且要审查书写形式,从源头上制止街头的不规范用字。三是有关  部门要严格检查街头用字规范化情况。按照国家工商局发布的《广告语言文字的管理暂行规  定》要求,定期清查街头不规范用字。四是加大对不规范用字的清查处罚力度。在调查中发  现,有些是经营者故意追求时髦或缺乏社会责任感造成的,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不能放任,  要坚决查处。五是发动社会力量监督街头汉字使用情况,达到教育与监督双重效果,使不规  范用字无处可逃。

       调查街头用字,这。它让我们懂得:街头用字,关乎素质,关乎形象,切莫等闲视之。  规范街头用字,人人有责,个人有份。

       ●点评:这篇考场作文从另一个角度切入,独辟蹊径,用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写,新颖  别致。考生严格按照调查报告的写作顺序行文,因而全文逻辑思路清晰。结尾写“调查街头  用字,这也是一堂语文课”,既照应标题,又自然引出作者的呼吁:“规范街头用字,人人  有责,个人有份”。 

       佳作五

       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一考生

       自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学语文的时间也不算短了。虽比不上那些大作家、大诗人,  但我也不差呢!他们的语文是出口成章、才华横溢,而我从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上学有  长进。不信,你看„„

       网上的语文

       读初中后,我已成了一个“网虫”。往电脑前一坐,喝着汽水,敲着键盘——感觉好  极了!浏览网页,看些文章,这是我的首要任务„„咦?这篇报道怎么这么多错字啊?说时  迟,那时快,我迅速就给网站的信箱发了封“伊妹儿”,指出了报道中的错字。

       一星期后,我打开自己的邮箱,看到了那个网站发来的邮件:“感谢你的支持,以后  一定多加注意。”心情特好,立刻有种当伟人的感觉。这不吗?

       艺术节上的语文

       每年的11 月,学校要办艺术节,主要是从各班挑选出好的节目,汇成一台演出。这  可是各班展现自己的好时机呀!我参加了我们班的配乐诗朗诵节目。最后,这个节目通过了  两次审评,终于登上了艺术节的舞台,而且大受好评。当时全班同学的心里甭提多美呢!这  也是一堂语文课嘛!

       春节联欢中的语文

         “饺子包好喽!”随着外公的一嗓子,家里喜庆劲儿更浓了。虽说每年的春节都这么  过,可我却怎么也过不腻。正想着呢,一家人有说有笑朝客厅走来——不用说,准是该开联  欢会了。这可是我家每年的保留节目。记得去年的联欢内容是“成语接龙”,我不幸第一个  被淘汰,今年不管是什么游戏,我都得拿个名次。一会儿,家里人都已坐好了,外公开始发  话。讲话内容先是祝词,后是总结这一年里的事儿,最后好容易才说到游戏题目。我赶紧竖  起耳朵仔细听„„“什么?接对联?”听到题目后,我呆住了,“哎!今年又没戏了。”

       游戏开始了,父母已经答对几道题,而我在旁边像个摆设似的。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走,  此时只剩最后一个上联了。“年年岁岁道平安”,外公念完了上联正等着人接。我没怎么想  就脱口而出了“团团圆圆闹春节”的下联。家里突然静了几秒,然后便是如潮水般的夸赞声。  我自己刚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儿,就已经陶醉在这快乐中了。这还是一堂语文课啊!

       看过了上面的几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觉?我可是又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处处  有语文课。我在生活中学语文确确实实尝到了甜头。

       ●点评:这篇文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不同角度选择典型事例来突出中心。  给网上的信箱发勘误信,突出了从生活中学语文的自豪感受;参加学校艺术节的朗诵表演活  动,突出了从生活中学语文的成果;春节家庭联欢会接对联比赛活动,突出了从生活中学语  文的快乐。三件事内容具体,写出了自己的真实经历,且紧扣生活“也是一堂语文课”这一  中心,有真情实感。二是结构完整,运用小标题,起到了分清层次的作用。三是详略有致,  第三件事很有代表性,也很风趣,作者就突出对话与心理进行详写,而第一、二件事略写。  这样处理有助于凸现了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