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本文关键字: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有公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9 年3 月,由国家农业机械部创办,定名为无锡农业机械制造学校;1979 年3 月调整改名为江苏省无锡机械制造学校,隶属江苏省机械工业厅;1991 年1 月无锡市机械联合职工大学并入;1994 年10 月跻身于全国首批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10 所学校行列;1999 年7 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隶属江苏省教育厅;2006 年12 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全国首批28 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之一。

 

学校坐落在美丽富饶的太湖之滨,现有中桥、太湖两个校区。占地825 亩,建筑面积30 万平方米,总资产近6 亿元,运动场馆面积30547 平方米,图书馆藏书65 万册,教职工近700 人,全日制在校生11300 多名。目前设有机械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汽车技术系、外语系、基础课教学部和工业中心8 个教学单位。专业设置主要面向江苏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建有与装备制造业核心产业、相关产业和附加产业的“产业链”及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44 个,其中国家重点建设专业5 个、国家教改试点专业2 个、省品牌(特色)专业6个。学校培养的5 万多名毕业生正活跃在大江南北,凭着宽厚的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优良的综合素质,他们有的成为能工巧匠,有的成为技术管理骨干,有的成为企业家,有的成为行业专家,有的成为领导干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母校增添了光彩。

 

学校师资力量较强,520 多名专职教师中现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 168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139 人,国家级和省级高校教学名师各1 人。为提高高级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开展下企业锻炼、教科研活动、“柔性课题制”,建立“技术研究所”和“工作室”等举措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双师素质”,目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 90%;通过境外培训拓宽教师“国际视野”,近两年先后选派100 余名骨干教师到国(境)外访问、进修和培训。同时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及高水平技术、管理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并引进“海归”人员和外籍专家、教师来校任教,完善师资队伍结构。近几年,教师完成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6 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科研成果奖24 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 项;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0 门、省级精品课程10 门、市级精品(优秀)课程3 门、校级精品课程42 门,自编校本特色教材127 部,公开出版教材108 部。2007年以来,教师完成专利申请68 项;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跻身首批100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成为省级教学团队。

 

学校教学资源丰富,拥有与现代企业技术同步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工业中心,建有65 个实验(训)室、3 个全国数控和全省汽车、电工电子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 个生产工厂、1 个培训中心、1 个经贸公司和2 个研究所,可同时容纳3000 多名学生进行实训。学校还先后被确定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江苏省机电类技师培训站”、“江苏省CAD 推广站”、“全国数控培训网络无锡分中心”、“苏锡常通地区海尔服务中心”。

 

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无锡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美国肯纳金属集团等170 多家国内外知名的工商企业、上市公司与学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其中30 多家企业为学校提供价值2013 余万元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共建1 个产学合作中心和13 个实验(实训)室,并为学业优秀的学生提供“企业奖学金”;80 多家企业成为学校工学结合实习基地;7 家企业在学校设立8 个“冠名订单班”。学校也为企业进行“四技”服务,合同额每年达到500 余万元,同时为无锡地区开展各类培训,每年达5000 多人次,被市劳动局列为“无锡市跨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基地”。此外,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进企业文化,以合作企业的名称命名校内主干道、建设文化广场。2007 年,还以我校为核心,组建了由9 所职业院校、24 家行业组织及企业组成的江苏省汽车职业教育集团。

 

学校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和对外交流合作,以实践教学环节为突破口,先后形成了“一条主线、三个层面”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和“全程、开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亮点;主办公开发行的全国性职业教育期刊《机械职业教育》和学术期刊《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并连续4 年主办“无锡职教教师论坛”,搭建了全国机械职业院校一线教师交流最新职教理念、教科研经验与成果的平台,得到行业乃至全国职教界广泛好评;2003 年,学校成为社区学院国际发展协会(简称“CCID”,总部设在美国)的唯一中国成员;2005 年,学校与澳大利亚 TAFE 西南悉尼学院联合开办“国际商务(国际营销)”专业,在职业教育国际化道路上不断开拓前进。近年来,学校还与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等10 多个国家及地区加强交流和合作,达成7 个合作项目。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加强改进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重视从学生中培养发展新党员,并开展经常化、规范化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外建立了10 多个青年志愿者活动基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开设了文学、哲学、科学、美学、心理学等90 多门人文选修课和高级职称教师文化素质“星期二讲堂”,并经常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和校友开讲座、作报告;积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办了61 个工种及职业资格考级考证培训、鉴定,设立科研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申报,立项后投入经费实施,目前已有近100 项完成或结题;经常开展各种科技文化体育艺术活动,每年一届的“五四”科技文化艺术节成为集中展示学生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的大舞台。随着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学生代表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取得了好成绩。2008 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有2 个项目分获一、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摸竞赛中有3 个队获全国二等奖、3 个队获江苏赛区一等奖;2007 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国家二等奖和江苏赛区一等奖各1 项;作为全国高职院校中连续7 年参加“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的唯一代表队,2007 年荣获季军。还有“飞行训练舱模拟器”在全省工科院校第二届创新制作比赛中获一等奖,“四自由度气动搬运机械手”在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在首届全国高等学校自制教学仪器设备展示评选中获“柔性自动化综合实训装置”优秀成果奖,“基于GPRS 的温度控制器”在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姜其峰同学在省第二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科知识竞赛中获一等奖,庞洪现同学在省首届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中获一等奖;校体育代表队、大学生艺术团在省、市各类体育、艺术比赛中多次获大奖;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获全省大学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名列前茅。

 

近几年,学校的办学成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招生从江苏扩大到全国10 多个省、区,除统一招生外,还可对口单招、自主单招。学校高招最低录取分数线连续三年高于本三30 分左右,始终名列同类院校前茅。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9.5%以上,居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2004 至2007 年,学校连续4 年荣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06 和2007 年,学校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省委教育工委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中均获优秀;2007 年,机械技术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学校还先后荣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和“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学院党委两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 年5 月,在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江苏省副省长何权及无锡市领导毛小平、盛克勤、张大良等陪同下,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考察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对我校的办学方向、校企合作及学校的改革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并题词勉励全校师生员工“加快示范性建设,推进高职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