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接切入。毛泽东同志写《改造我们的学习》开篇写道:“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言简意赅,观点明确;朱自清先生写《绿》开篇就说:“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文约辞简,情感鲜明。2000年高考一篇题为《杂感于多样》的文章开篇写道:“世界的多元化必然导致解答的不唯一性。感谢这不唯一性吧,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展开联想的翅膀,腾飞于这丰富多彩、变幻无常的大地间。”文章开头就点出题意,并表明倾向。运用此法,简洁明快,中心突出,文章的思想内容可一目了然,避免了拖泥带水,含混不清。
2、引征启志。巧妙利用引语顺势引出文章的主旨,既能点明文章中心,又能增强语言的文采及文化底蕴,可谓一箭双雕。如唐弢的《琐忆》:“鲁讯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又如2001 年高考一篇题为《天地之称——诚》的作文,开篇写道:”’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这是《清官谣》中对做官人标准的评价。其实天地之间有一杆适用于所有人的秤,那就是诚信。“
3、巧设疑问。写文章应善于设疑,在一问一答中点出文章中心,亮出自己的观点。如毛泽东同志《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人类头脑里固有的吗?也不是;人类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再如2000 年高考一篇题为《倾听生活的答案》的的文章,开篇写道:“当你失意时,你是否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当你遇到挫折时,你是否会感慨人生之艰难,停滞不前?朋友,你不必这样,换一个角度对待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也是如此多彩。生活有如七彩之光,既有鲜活的橙,又有厚重的蓝,只要你坦然面对,它们一样会点缀着你精彩的人生。朋友请你不妨听一听生活给我们的答案。”
文章巧用设问修辞,在一问一答中点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气势,有说服力。
4、赋陈排比。通过对题目或文意的外延及内涵的反复吟诵,顺势引导,自然亮出观点,表明情感倾向。如有个同学写《心灵的阳台》,开头就铺陈阳台:“阳台是大剧院一节小小的包厢,你端坐其中,如临戏境;阳台是天地间被抽出的一节小小的抽屉,你从抽屉中探出身来,便不再感到窒息;阳台是你一位诚挚的朋友,你随时可以敞开心扉,向它铺展自己的灵魂;阳台是一盘深情的歌带,只要你把它放在转动的轴上,它便可以为你奏出如丝细流与万丈狂澜。”然后点出:“房间里有阳台的人,可能是家境富裕的人;心目中有阳台的人,却一定是有灵魂的人。”观点自然流露,“升堂入室”,水到渠成。
5、对比寄托。事物都是相辅相成、对立而又统一的整体,巧妙利用事物的这种特点,一退一进,一转一承,自然亮出观点,不仅使得行文曲折有致,而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增强了文章表情达意的深刻性、丰富性。如一篇题为《感谢冷漠》的文章开篇写道:“如果说宽容是一种美丽的潇洒,那么冷漠则是一个幸福的磨难,冷漠给了我们生活的动力,我们感谢冷漠。”又如一篇《坦然看生活》的时文开头写道:“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嘘叹;活着真的美丽,而我却喜欢对生活这么绾结。”两篇文章开头都巧用对比寄托,表明作者的情感倾向,自然引出文章中心。对比w w w .d o c in .c o m鲜明,中心突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很有说服力。
w w w .d o c in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