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3届高考议论文专家写作指导讲义(3)

  备考 2013 届高考议论文专家写作指导讲义  (3)

   张晓耕

   第三讲 佳构文章顺理成

   议论文既然要论说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见解,表示作者的态度,  使读者信服,那么,不仅要提出作者的见解和态度,而且要阐明为什么要提出这种见解,为  什么持这种态度。这个阐述“为什么”的过程,就是论证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证明,必须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部分组成。  这三个部分也就是构成议论文特点的三个要素,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任务。

   议论文不同于记叙文,它是按照事理的逻辑联系进行结构的。  议论文的结构形式较常见的是所谓“三段式”:引论、本论、结论,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引论。又叫“绪论”,是文章的开头。这部分担负着提出中  心论点的任务。提出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将做专题讲解。

   本论。也叫正论,是议论文的最主要部分。这部分担负着论  证中心论点的任务,即运用各种论据和相当的证明方法来证明论点。就本论部分来说。其构  架形式主要有三种。

   ① 并列式:即对中心论点进行“横”向的条分缕析,分解出  几个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全面性。从各个方面把道理讲深讲透了,文章厚度感就大为增强,  才理足气盛。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分解为这样三个分论点: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  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比如,《缺憾》一文,列举了印度泰姬陵  的悲剧性故事、《乱世佳人》扮演者费雯丽的“两道高低长短不一的柳眉”、日本的东照宫的  有意颠倒“一支梁柱的雕花”、“女娲补天”“老天也会损坏的”等事例,从“横”的方向,  阐述了“完美”和“缺陷”的辨证关系。最终落脚到“人世间的缺憾遗恨更是常态,又何须  苦苦痴想求全”的结论上。

   ② 递进式:即对中心事理作“纵”向剖析,以显示思维的深  刻性。分论点间,结构上要呈现出一种先后有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结构美;逻辑上要  呈现出“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一种“台阶性”思维过程。如“在困难面前”可以  分解成这样的几个分论点:①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要不怕困难,  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③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这三个分论点就  呈递进关系。

   ③ 对照式:即将事理分解成正反两个方面,以显示思维的鲜  明性。如“学贵多问”可以分解成这两个分论点:①多问可以相互参照,便于释疑;②孤陋  寡闻导致学业荒废。

   结论。一般是综合归纳本论的内容大意或指出解决问题的方  法,鼓动号召读者行动或接受正确的主张。它是分析问题的必然结果。它的作用在于把全篇  的主要思想观点重提一下,使读者得到一个具体的总的认识。

   【议论文写作指导之结构模式】

   议论文要想快速成文,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占有相当的论  据是前提条件。其次,以最短的时间理顺思路、安排好结构则是至为重要的一环。为此,就  需要进行模式定位,设定一个理想的构局。

   模式,从思维学的角度看,是“一种反复出现的、以一定格  式排列的事物”,是“以特定方式组合的有规律的系统”。其实,模式就是一篇文章的大轮  廓、大框架,就是一篇文章层次与层次的组合关系。

     第一种:总分式(最常见的全文结构,也称““五段三分四  环节””)

   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在论说文的  写作中,往往围绕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议论的中心问题,展开层次,逐一阐述,最后得出结论,  要遵循由“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办”,即我们常说的“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过程。这种全文的论证过程是由人们认识事物时思维的自然过  程决定的,不是人们主观赋予或规定的。

   “五段三分四环节”可以简单的诠释为,议论文全文共安排  五段,三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共四个环节。具体阐释如下:

   “五段”的结构安排依据议论文引论、本论、结论结论的文  体特征。引论是提出中心论点部分,观点要明确,应该简洁精练,所以用一段来完成;本论  部分是论证中心论点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安排用三段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议论;结论  部分是归结论述的部分,归结忌讳拖泥带水,所以应干净利落总结得出结论、提出希望等,  这些内容安排一段。

   “三分”,即三个分论点。作为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应该做到  内容充实,根据应试时间限制的特点、规定字数的特点,同时还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给“三”  赋予的“众多”的含义,三个分论点的安排既能在规定时间规定字数完成写作,又能体现议  论文论据充分的基本要求,使得文体特征展示清晰,同时还能使议论文在结构安排上得以合  理分配。

   “四环节”,即每个分论点都要经过四个环节的内容,完成  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遵循论述规律,论述中心论点时,首先要提出分论点,这是第一个环  节,它要从某个角度具体阐释观点;在提出一个概括性很强、抽象性很强的观点后,一定要  对这个分论点进行扣题性的解说,这就是第二个环节:引语;第三个环节是述例,就是使用  事实论据阐述前面提出的分论点;第四个环节是引申挖掘,就是将前面三个环节归结起来,  引申到抽象的规律性,挖掘出事物的普遍性。

   这个四环节的具体要点,详解见下表表述:

   环节:具体要求 可行性的具体做法 注意事项

   分论点:

   引语: 1、能概括话题、题目;2、 能诠释分论点;3、能选  准例子扣到话题的切入点;4、引出话题牵涉到事例的范围,利用话题中关键词的同义词、近  义词、诠释语等达到扣题符合题意的要求,要少而精。

   述例 1、 使用那些准确概括事例的词语

   2、 这些词语必须是扣住话题

   3、 切入点的关键词

   4、 概括性要强

   5、 指向性要强利用同关键词的同义词、近义词、诠释词,  所有词语的指向都是话题、题目、论点、观点,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线层次要分明、合情合  理、符合事实

   引申挖掘:脱开个例,引到同一类例子的共性上去总结共同  的规律和事物的普遍性起到依次类推的作用不要重复引语中的语言,不要重复概述事例的语  言

   【例文借鉴】

   做人的规则

   有人说“人生如棋”,那么做人就应该遵守下棋的规则,否    则就将满盘皆输;有人说“人生如戏”,那么做人就应该遵守唱戏的规则,否则就将无人欣  赏;有人说“人生如茶”,那么做人就应该懂得品茶的规则,否则再好的香茗也与枯叶无异。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规则,遵守做人的规则,才能走出精彩纷呈的人生之路。(采用类比的方  法提出中心论点,引论部分)

   把勤奋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充实。(分论点)“天道酬勤”  这句古训,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无数成功人士做人的规则。(引语)鲁迅自小便于三味书屋一  起演绎着勤奋的故事,正是他的勤奋,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游刃有余,即使面临的是人生的  大转折---弃医从文,他也没有遇到转行带来的难处,这正是他以勤奋为人生规则的收获,他  由此积累了知识的力量,精神的毅力,更让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述例)  所以,把勤奋作为人生行动的规则,在勤奋中充实自我,即使遇到突然的转变也不会惊慌失  措,反而会让你在与人生对弈时得心应手,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成为你这盘棋最终的王  者。(引申挖掘)

   把责任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踏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  完成角色赋予的任务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人君就应以仁为责,为人臣就应以忠为责,为人子  就应以孝为责。汉高祖以仁为责,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让百姓摆脱了饥饿和战乱之苦;诸葛  亮以忠为责,一生追随刘备建立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世所传颂;李密以孝  为责,弃官不做,侍奉在祖母的身边,成为孝之楷模。由此看来,把责任作为自己的做人规  则,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路,必然会无愧于人无愧于心更无愧于世。相信这样的人生才更  加精彩。

   把美德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加真实。美德是一种境界,像  一杯香茗,不懂得品茗的人认为是苦的,而真正懂得美德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香甜。范仲淹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牺牲精神作为做人的规则,让后人敬仰;雷锋  以“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作为做人的规则,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朱自清以民族自尊心作  为自己的做人规则,让人佩服不已。这些把美德作为人生遵循的规则的人,人生的路走的真  实而美好,正像一杯纯正的香茗,清香四溢。(以上三段为本论部分)

   在如棋的人生中,遵守做人的规则,驰骋你的人生;在如戏  的人生中,遵守做人的规则,精彩你的人生;在如茶的人生中,遵守做人的规则,品味你的  人生。遵守做人的规则,走出完

   第二种:递进式(比较常见的论证结构)

   递进式,又称推进式结构,或纵式结构。其特点是分论点之  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揭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  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其作用是分析透彻,说理深刻。它们的先后次序一般是不可以互换的,  意思是一层一层先后蝉联的。

   【例文借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天使。

   心中的天使是与生俱来,但它不像手脚那样操作简单使用方  便,而是暗藏在体内一个幽深的角落,其位置因人而异并且飘浮不定。但,它一定是存在的,  并需要你

   用心寻找,才能雕刻出来。(第一段提出全文论点,即论述“是  什么”)

   雕刻家用他的手将天使复原,让世人看见了他的面貌,我们  赞叹他精湛的技艺,却往将更重要的一环忽略了:他找到了心中的天使,并且抓住了它。若  没有这一步,一切的技巧都是枉然。

   建筑师通过绘制蓝图,可以设计出美轮美奂的摩天大楼。但    是,任凭他有天才的设计天分,若不知道这大楼建在何处、有何用途,也不能完成设计。只  有知晓了大楼的一些细节情况,才可以设计出壮丽并且实用的楼房。这设计的过程,同样是  艰辛的,他需要考察地质、预算经费、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功能,最后得出一个最为优化的方  案。那蓝图,就是建筑师心中的天使。他雕刻天使的方式,也是寻找。

   小说家之所以可以创作出好的小说,不仅需要言辞的锻炼,  不仅需要一个好的故事,更重要的在于,他必须清楚,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  传达怎样的意念。这一点不是现成的,而需要艰苦的寻找。伟大的小说家博尔赫斯曾这样描  述他的创作状态:“在动笔之前,眼前总是晃动着重重的人影。”可见,那种模糊的意象仅  仅是一种创作的冲动,在经过内心的揣测和挣扎之后,故事的线索、人物的样貌等细节才渐  渐浮出水面。小说的诞生,也是天使的临世。小说家雕刻天使的方式,是寻找。

   (2-4 段运用三个比喻性论据分析原因,即论述“为什么”)  

   那么,你若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没有如斯的创作天分,只是  一个普通的公民,过着和大多数人一样的平凡生活,你心中有那只天使,它在哪里呢?你,  该怎么将它雕刻出来呢?

   其实,和小说家、建筑师一样,心中的天使,需要你自己去  寻找。

   求学道路上的你,要问问自己的爱好是什么,专业的选择也  许将左右你的一生,不要迫于世俗的压力走上歧途。

   求职过程中的你,要问问自己的天分是什么,适合自己的工  作才是最好的工作,不要屈从于金钱官职而丧失自我。

   如果你在求学、求职的道路上遭遇坎坷,要问问自己,年少  时的梦想是什么,若将它拾起,说不定又是一段柳暗花明。

   那天使,在你心中,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他都是那只高贵  的天使,你要用心找到它,全力以赴抓住它,像小说家一样描摹、像建筑师一样勾勒,最后,  你便可以拥有它。

   (5-10 段运用类比推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论述“怎  么样”)

   雕刻出心中的天使,每个人都可以成就令人瞩目的事业。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结构,是是最一般  的递进式结构,是遵循人的认识常规而自然形成的,其先后次序不可换。它是最有助于拓开  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至于怎么用好这种模式,则关键在于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各自的论述侧重点。本文是以类比推理展开的层进式议  论文。

   第三种:“对比式”

   对比式论证,指文章从正面和反面取材、论证,也即“应该  怎样”、“不应该怎样”——各层次既独立又相互支撑,全方位地对问题进行论述。它能使  论述过程更加严密,见解更具说服力。

   【例文借鉴】

   遗人玫瑰,手有余香

   外国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说过: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不会  坐视不管,我会尽力帮助他,这样做不但不会让我损失什么,反而会给我带来荣誉,让我的  事业更加顺利。这便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无形之中体现出自己的  价值,让自己赢得竞争中的优势。

     因此,我们应善于利用双赢的智慧,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别  人的短处,从而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彰显。

   当我们积极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会使自  己获得极高的信誉。二战结束后,各国经济极度萧条,企业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资金匮乏。  而此时各国银行大多停止接济困难企业。然而,此时的花旗银行却积极办理各项贷款业务,  尽力挽救各国企业。企业由于受到援助,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复苏,按时归还了花旗银  行的贷款。花旗银行的这一友好做法,不仅没有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极  高的信誉。在此后的发展中,花旗银行凭借良好的信誉,使自己成为世界知名银行之一。这  一双赢的举措不但救活了企业,而且让花旗银行赢得了许多商家的信赖和支持。

   相反,如果缺乏双赢的意识,疏于施助于人,那么我们自身  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进而缓慢下来,因为我们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  外国一位传教士曾经说过:“当他们去攻击革命党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  默;当他们去攻击农民军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而现在他们来攻击我  了,我该怎么办呢?”这名传教士由于以前没有帮助过别人,“现在”便处于四面楚歌的境  地。现在的一些企业,当同行陷入困境时,不是伸出援助之手,而是落井下石,在企业处于  平稳发展时,有时还采取诋毁别人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做其实是极不  明智的,他们既会失去买家的信任,又会败坏自己的声誉。

   由此可见,通过帮助别人既可以给别人机会,又能彰显自己  的长处,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可以说遗人玫瑰,手有余香。

   “双赢的智慧”让你我在玫瑰馥郁的香气中共同享利,和谐  发展。

   【简评】本文开篇引用一位企业家的话,点明题旨。本论部  分先引用正面事例花旗银行的双赢举措为例证,证明了利用双赢的举措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的道理。然后采用反面的事例,与上文构成正反对比论证,一正一反,对比鲜明,大大增强  了文章说服力。

   第四种:“启感式”

   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  感想。

   感想类可以先叙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读边感,如文学评  论。

   这里主要谈先叙材料后发感想的写法,因为这是根据材料写  议论文的基本写法。这种写法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当然也可以采  取“联”“引”“议”“结”或“引”“联”“议”“结”的步骤。

   【例文借鉴】

   有 用者,即是“材”

   同样的一根怪状树根,木匠认为它一无是处,弃之一旁;雕  塑家却视为至宝并加以雕刻,成为艺术品。大相径庭的结果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什么才是真  正的“材”?衡量“材”与“非材”的标准又是什么?我认为:有用者,即是“材”。“有用”  是衡量“材”的标准。

   (“引”,引出材料,并提出论点。)

   对于人,同样如此。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有  才之人,但每个人都在一个特定的领域中能够发挥他的作用。何谓人才?有用的人就是人才。  喜剧演员潘长江有一句话讲得好:“个子小怎么了?浓缩的都是精华,小有小用,大有大用呗!”  不错,实际正是如此,在舞台上需要潘长江这类搞笑丑角而不需要姚明那样的九尺男儿。可    以这样讲,舞台上的潘长江要比姚明有用,而球场上的姚明却要比潘长江有用,这也正是“笑  星”与“球星”的区别。

   商业巨子宗庆后说得好:“有用的人为我所用,有用的人各  施其用,那企业就活了。”也正是这句话成为“娃哈哈集团”的用人标准。宗庆后的“娃哈  哈集团”是第一个在全国推行“只看本事,不看学历”的用人标准的公司。的确,作为一个  明智的决策者,作为一个精干的领导者应该做到“唯才是用”。

   (“议”,证明论点,用了两段。)

   古往今来,善于用人的例子不胜枚举。曹操曾不顾关羽为敌  邦之将而施以厚恩。对于谋士们的反对,曹操坦言:“虎勇之将,仁义之将,关云长有大用  矣。”华容道解围证明了这一点。信陵君曾不顾侯公身份低微而屈身与其交游并以礼相待,  他的理由很简单——“侯公,有用。”果然,献计,然后“面北自刎向我主”,印证了信陵  君的判断。

   (“联”,联系引申,因原用了今人事例,此则用古人事例,  进一步证明观点。)

   有用,即是“材”;有用者,即是“人才”。随着时代的进  步,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清晰化,判断“材与非材”的标准应该走向专业化。与其“样样通”  不如“一样精”。一个人在自己特定的发展空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创造出了社会价值,  那么他一定是有用的,那么他一定是位专业人才。

   朋友,请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请相信自己就是晴空中  美丽彩虹上的一条色柱,纵然你只会现出一种色彩,但你是有用的,彩虹因你而美丽。

   有用者,即是“材”。愿我们都成为一个有用之人,服务社  会,造福社会!

   (“结”,有结论,回答了“怎么样”,并作抒情式号召。)  

   本文为典型的“引一议一联一结”的结构形式。引材料,简  明扼要;明观点,要言不繁;发议论,情理相生;联现实,有的放矢;作结论,善于照应。  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语言准确,都是本文的闪光点。

   第五种:“六定式”

   “六定式”也叫六字联珠式,本式是中学老师根据高考优秀  作文总结出来的一种议论文入门的结构样式。它的特点是:全文分为六个层次,纵横结合,  层层深入。具体结构为:点、正、反、联、

总。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         &nb  sp; 略写

   (简洁,醒目,4 行,可用两段开头法)

   “ 正 ”—— 正 面 举 例 论 述 ;         &nb  sp;                      较详

   (排比列举事例,段的首尾要勾联论点)

   “ 反 ”—— 反 面 举 例 论 述 ;         &nb  sp;                            较略

   (举例有三种形式:举实例,概括举例,假设举例)

   “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         &nb  sp;  最详

   (方法:辨是非,挖原因,引哲理,换论证,提办法,用驳  论等)

   “ 联 ”—— 紧 密 联 系 现 实 , 展 开 议 论 ;         &nb  sp;            较略

   (一般联系现实)

   “ 总 ”—— 总 收 全 文 , 呼 应 中 心 。         &nb  sp;                 略写

   (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

   这种模式可以适用于多种议论文题型,且好学好记,初学者  可以由此入门,迅速提高自己的作文等级,又可依此有多种变化,如内容的增减,顺序适当  调整等。

   “六段式”模式,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六步模式,环环相  扣,一气呵成,无啰唆拖沓之嫌,使阅卷老师一看即明;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效地克服  了写议论文内容空乏的毛病。这种结构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考场作文。具体操  作如下:

   第一段:提出论点,准确鲜明。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  或比兴,总之,三两句话直奔主题,切忌故弄玄虚,拖泥带水。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精当的  事实论据,往往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只是要写好详例剖析殊为不易,不少学生忘记了议论  文的体裁特点,叙事过于详尽,变成了记叙文的写法,这是应该尽力避免的。笔者在指导时,  就让学生学会“三明治”式的结构,即首尾是议论评价性文字,中间是高度概括性的叙述(一  般不超过120 字)。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  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  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即在上面详例剖析、略例排  比的基础上,再从反面切入,正反结合,对比鲜明,从而更加突出中心。

   第五段:辨证分析,立论周全。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  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辨证的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结尾升华。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章的现  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精品导航】

     借忧患之风,扬理想之帆

   ①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有言:“忧劳  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些古训,无一不是在警示我们:不要沉迷享乐,要在忧患中  求发展。(引用名言,提出论点)

   ②古人云:“贫贱忧戚,玉汝于成。”贫穷的生活、卑贱的  地位、失意的忧伤,有时像一阵烈风,它会熄灭弱者的生活激情,但也会扬起强者的希望之  帆。越王勾践,由一国之君沦为吴王的马前卒,何等的卑贱!由锦衣玉食而食人粪便,又是  多么的屈辱!然而,数年之后,他却能实现三千越甲终吞吴国的抱负,雪洗耻辱,光复越国。  是什么使他得以东山再起,创造历史神话?是忧患。卧薪尝胆,警醒他毋忘国耻,时刻清醒;  亲身劳作,促使他体恤民生,吊忧贺喜;仇雠在前,激发他忍辱负重,苦觅良机。(详例剖析,  叙议结合)

   ③忧患可以光复一个国家,同样道理,忧患可以使一个生命  创造奇迹,也可以让一个企业处于不败之地。是忧患,使司马迁忍辱负重,创造了“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丰富了中华史学文化的宝库;是忧患,让邓亚萍悬梁刺股,  发奋苦读,取得了人生的另一块沉甸甸的金牌;是忧患,让张智慧春研发出第四代洗衣机,  让海尔集团在新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略例排比,形成气势)

   ④也许有人会说:安乐的生活,谁不向往?殊不知,安乐,  是一张温床,可以成就幸福的美梦,更容易滋生堕落的细菌;安乐,是火,可以温暖疲惫的  心灵,更可以熔化斗志的宝剑;安乐是麻醉剂,可以缓解肉体的疼痛,更可以损害你健全的  器官。商纣王沉迷美色,酒池肉林,终于断送商朝江山,成为百姓的罪人;后唐庄宗李存勖,  宠幸伶人,沉湎于度曲作词,荒废朝政,导致身死国灭,给后人留下笑柄;吸毒者,陶醉于  一时快乐,害己害人,酿成个人悲剧,毁弃家庭快乐,给社会留下。(正反对比,凸现中心)  

   ⑤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处在生  存的巨大压力中的我们,也面对许许多多得响了诱惑,这就要求我们,无论身处忧患,还是  享有快乐,都要拥有一支镇静剂——“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的辩证思想:忧  患中,乐观进取,化压力为动力;成功时,站到生命的更高层,不被安乐遮望眼,放远目光,  且莫贪恋一时的快乐,重蹈蜗牛的覆辙——强大得令许多天敌都无可奈何,却惨死在小巧柔  弱蠢笨的萤火虫手中!(联系现实,立论周全)

   ⑥忧患是风,推动生命之舟。让我们借忧患之风,扬起理想  的风帆,驶向幸福的彼岸。(巧用比喻,结尾升华)

   第六种:联想式定位

   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为“概括——联想——析理”三步定位。  

   第一步,概括——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即首先略  述与论题有关联的感性材料,并通过分析提炼,挖掘材料的蕴含,概括出理性判断,确定文  章的论点。

   第二步,联想——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即在确定  论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联想到与第一步中的感性材料相关的另一类或几类感性材料;这  样,实际上是为文章的论点提供了论据,从而使第一步所概括的理性判断获得更明晰的认识。  

   第三步,析理——这是一个由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即在联  想之后,对感性材料进行深入的剖析,作出总体性阐释和必要的鲜明揭示,指出最后的结论。  

     如议论文《从罗思举驱猴所想到的》,其第一步定位是:

   我国清代笔记《清稗类钞》中,曾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四川某地多猴,不断糟害庄稼而久赶不去,青年罗思举就自告奋勇为民驱猴。他首先网住一只  大猴,然后捆住脚爪,把猴毛剃了个一干二净,又将猴身涂上五颜六色的漆,并在尾部捆了  一串鞭炮。次日猴群再来时,点燃鞭炮,放开了大猴。大猴急于归队,向着同伙狂奔,群猴却  以为是什么妖怪追来,刹那间逃得无影无踪,再不敢来此骚扰。

   这个故事在宋人洪迈的《夷坚志》中就有记述,罗思举或许  只是照搬罢了。但毕竟告诉我们,人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勤于思考,聪明运筹,学会用点  儿智谋。

   (第一步定位中所述罗思举的故事就是与论题有关的感性材料,  后面则是从感性材料中概括的理性判断,明确提出的立论观点。)

   其第二步定位是:

   类似驱猴的故事,在历史和现实中都是很多的,宋人沈括《梦  溪笔谈补》中记叙的丁谓修宫就是一例。

   北宋真宗时皇宫失火被毁,大臣丁谓受命重建。当时,建筑材  料只能由水路运到汴河,距皇宫尚远,而建筑用土也要从很远处拉来,烧毁的瓦砾又须拉到郊  外。针对此种情况,丁谓首先下令顺着皇宫前的大道开了一条长渠,将开渠的土用于建筑;而这  条长渠又把汴河一直引到工地,运料船只就可以直接到达;皇宫修好后,再把瓦砾等回填到渠  中,恢复了原来的大道,如此“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第二步定位中丁谓的事例,就是在确定观点的基础上,所联想  到的另一类相关感性材料,为所概括的理性判断提供事实依据。) 

   其第三步定位是:

   一个善待动物的趣话,一件巧妙策划的绝招,难道不是很能给  人一些启迪吗 ?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多彩世界。面对难以回避的一  系列人生课题,光凭勇显然是不够的。就是说,有勇还必须有智,有谋。

   智谋,是人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首要条件,是竞争角逐中获胜求  强的心灵财富。

   智谋,常常意味着对常规认识的突破,思维定势的超越;意味着  视野的多向,探究的别致,遭遇困难,面临险境时的变通应对,灵活决策,异类求解和出人意料  的奇招巧思。

   所以,运用智谋,常常能够以弱制强,以少胜多,事半而功倍;  运用智谋,常常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损耗,少碰钉子少走弯路,迅速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  主动,更顺利地达到目标。

   我国古代的"兵圣"孙武子说过:"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  如江河。“法国怪杰拿破仑说过:"世上只有两种威力,剑与智慧;从长远看,剑总是被智慧制  服。”

   让我们通过不懈努力,多学会点运用智谋,为自己的美好人生  开辟一片新天吧!

   第三步定位中的文字,就是在联想之后,对前面两组感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