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作文系统写作指导——百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2)

  26.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  走过花园,见花便摘。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  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  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把  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当天下  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  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还结交了大批朋友。全面  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  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提示:①“爱和美”话题  (爱的方式)②“教育方法”话题③“共享”话题④“转变思维”话题27.  《新京报》 7 月16 日报道:包括今年文科状元在内的北京90 名学生入围香港大学内地本科  生录取计划名单。《北京晨报》7 月 12 日报道:这些高分考生有多名已被北大、清华录取。  携优良教育机制和高额奖学金的双重优势,港校火爆的招生阵势引起部分社会人士和学者的  担忧。目前关于“北大、清华将被香港高校扫成二流”的观点在网上引发的激烈争论便是明  证。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其实,说到底,  这一现象的核心折射出来的还是一个关于生存、竞争、发展的话题。针对目前“香港很多大  学和外国个别大学到内地纷纷招生”“内地学生青睐香港高校,清华、北大沦为二流高校”  的说法,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譬如:①最好的学生进入最好的大学学习,对于名  校的继续发展和学生的自身发展是双赢;②港校内地招生有助于打破高校垄断;③  内地名校不改革将丧失优势;④内地名校遭遇国际化冲击;⑤港校招生必将推动高  校改革;⑥“百花齐放、齐头并进”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等等。同时也  让人们产生很多联想,譬如:①鲶鱼效应;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③没有永远的第一;④  发展才能进步,止步就会落后;等等。28.地对天问道:“你是怎样才赢得人间的赞美呢?”   天回答道:“我无所不容,无所不纳,所以我能忘我地无私奉献,才赢得人间的永远赞美。”  地赞叹道:“你包容万物,容纳众生,无私奉献,你真是无愧天之绝美呀!”天对地问  道:“你是怎样才赢得人类的赞美呢?” 地回答道:“我无所不忍,无所不载,所以我能真  诚无私地奉献,才赢得人间的永恒赞美。”天赞誉:“你无所不忍,无所不载,无私奉献,  你真是无愧地之壮美啊!”智者说:“能容才大,能献才惠,能忍才威,能载才美,能  认识自己,能看清别人,这是人生大境界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个人与集体、普遍联系的哲理,可提炼出话  题“品德是人生最美”“认清自己的位置”;从天与地的对话中可以提炼出话题“包  容”“奉献”“忍耐”“承载”等。29.一顶被丢弃的皇冠寂寞地躺在荒草中,一群寻找  食物的蚂蚁正要从这里经过。无聊的皇冠看着这些忙忙碌碌的蚂蚁,便嘲讽地说:“你们这  些小东西,整天忙忙碌碌,能做什么呢?”一只小蚂蚁看看皇冠,说道:“是的,我们很卑  微,我们很弱小,可我们的身上同样拥有奋进的力量。”听了小蚂蚁的话,皇冠不由得笑起  来:“哈哈,你们有力量?想当年,在皇宫的时候,我才叫有力量呢,我一声令下,可叫千  万人生也可叫千万人死,谁能不服从我的命令?谁能有我的力量大?”小蚂蚁听了皇冠的话,  说道:“好吧,就让人们看看到底什么才是力量。”说完,叫来千万个同伴将皇冠掀起,在  惊慌失措中,皇冠被弱小的蚂蚁们推动着滚动起来,一直滚落到了万丈悬崖下面。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  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材料总体上反映了发展变化的  哲理,可提炼出话题“大与小”“强与弱”“力量”;从蚂蚁的角度可以提炼出话题“团    结就是力量”;从皇冠的角度可以提炼出话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30. 就一则  寓言故事,联系思维方法的实际,写篇叙议结合的文章。题目自拟。一位客人到朋友家  作客,受到了朋友的热情款待。为他的到来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特别是做了十分可口的  红烧鲤鱼和鲜美可口的鲍鱼汤。客人吃得十分满意,临别时主人盛情相让,让客人喝了一大  碗鲍鱼汤,之后还嫌接待不周,于是又送上了一大碗,还十分热情地说:“再喝一碗鲜鱼汤  吧!”于是客人盛情难却,勉强喝了下去,没想到主人又端来一碗,又说:“再来一碗吧!”  最后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以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提示:这  篇寓言故事的主旨是告诫人们好事也要有分寸地去做。如果做过了火,就会走向反面。这是  一种思维方法问题。立论作文时可就这方面问题联系实际。可以用故事中的一句话(如  《再来一碗鲜鱼汤吧!》)为题,也可综合故事主旨,用自己的语言立题,例如:《好事也不能  过头》或者《分寸是十分重要的》等等。31.有个教授做过一项实验:12 年前,他要求  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  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  了他们的名字。10 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  他两类学生很多。后来,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新生们说道:“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  面,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一生中,你们一定要勇争第  一,积极坐在前排呀!”请根据你对上述故事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审题提示:本题可以转换成的话题——“坐在生活的前  排”。本材料的关键词是“爱坐前排”(对“前排”的理解不要狭隘)、“成功”,所以抓住  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就会有如下立意:①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②要有  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③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④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32.据说,在东南沿海一带,渔民在捕到螃蟹后,将螃蟹放进一个上小肚大的竹篓里面,  第一只螃蟹放进去时,渔夫就用重物将口封住,当第二只、第三只放进去后,渔夫就不再盖  重物了,因为,第一只即将爬出篓口的螃蟹,会被第二只、第三只螃蟹拉到篓底。如此下去,  即使篓口没有盖盖子,但也没有一只蟹能够爬出去。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故事要叙  述,有什么观点要阐发,有什么情感要抒写,请围绕上面这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  于800 字的文章。中央电视台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这种精神,那么这个国家是不可能走向繁荣富强的,螃蟹之所以不能冲出  篓口,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团结,尔虞我诈;所以,没有一个能够爬出篓口。这样“团结”是  我们首先会想到的话题。我们还可以从渔夫的角度寻找话题。渔夫之所以在放进第二只螃蟹  后,不再关篓口,从而减轻了渔夫的劳动量,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渔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呢?这主要源于他对生活的观察,所以,我们可以拟出第二个话  题“成功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或者“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此外,我们还可以“和为贵”、  “互助”等为话题,进行写作。33.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  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  “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  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  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  得意料不到的成功34.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  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  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其人自护其短”是关键句,这一关键  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  35.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  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    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  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请就此材料,写  一篇文章。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谁都可以做得到,  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  的才华与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  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不起眼的小事,体现了敬业精神,这正是筑起大厦的基础。  36. 阅读下面这则寓言故事,联系实际,自拟文题,写一篇800 字左右的议论文。枭遇  到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  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提示:1、  译文:枭遇到鸠,鸠说:“你要去哪里?”枭说:“家乡的人都讨厌我的鸣叫声,所以  我要向东迁徙。”鸠说:“你(若是)能够改变自己的鸣叫声,还可以;如果不能改变鸣叫  声,向东迁徙,(那里的人)仍然会讨厌你的鸣叫声。”2、材料的重心是“治标”与“治  本”的问题。既可以顺向思考,写《治标不如治本》,也可以逆向命题,写《治标未必不如治  本》。还可谈“标本兼治”,谈怎样才能“治本”等问题。亦可以联系反腐败等现实来写。  37. “蚕吃桑叶,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蜜蜂采花,所酿者蜜也,非花也。学习亦然。”  这里列举的两类事物,共同点都是吸收、消化、创新;再参考后一句提示,材料的中心应该  是“在学习上,只有广泛地获取知识,并体会理解,才能学有所得,有所创新。”38. “千  里之堤,溃于蚁穴。”“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这两个成语的共同点都是从反面揭示  “小”与“大”的辩证关系,材料的中心应是:如不注意纠正小毛病,就会铸成大错,造成  重大损失。39.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年老渔王时  经常向人诉苦:“我的儿子们捕鱼技术为什么这么差?从他们懂事起就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  容易捕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收获最多。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  怎样识潮汐,辨鱼汛„„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学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一直把他们带在身边,  手把手耐心仔细地教,我把经验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一位路人听了  他的诉说后说:“你一直只传授给他们你的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他  们没有自己的技术和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成大器!”从渔王的角度:正面 :  可以肯定他教子成材的苦心,也可以盛赞他传授经验的耐心。反面: 教法上的可商  榷处,如过多、过度的指导代 替了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和尝试锻炼,反倒弱化了他们的能力等。  从路人的角度:你可以赞同路人的观点:肯定教训和经验一样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  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也可以对他的说法提出异议,自出新见。从儿子的角度:可以分  析他们跟父亲学习时态度是否认真,也可以评价他们不同的人生目标和理想,甚至还可以剖  析他们是否存在因为想躺在父亲闯下的家业上过清闲的日子而懒于学习的心理。渔王儿  子没有成器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每一种分析只要是合乎情理的,都会得到认可和尊重。  关键选定好一个合理的角度.所谓合理的角度,是指在内容上扣住了材料的前提下,所写的角  度不仅属于个人的独特体任,而且写作时便于切入、发挥和运思。 40.①马克  思 23 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 岁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  ③列宁 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 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 岁留法,克  服困难,学会法语。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  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  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 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  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  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41.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  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    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  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  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  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  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  心理素质。42.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  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  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  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  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  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43. 深秋,黄叶纷  纷从枝头上落下来。有位哲人看到了说:“落叶并非殒落,是胜利凯旋!”要求:分析、  理解材料寓意,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提示:所给材料是寄寓性材料,寓意  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必须透过文字表面,挖掘其深层内涵,方能捕捉材料中心。“落叶并  非殒落,是胜利凯旋”,否定了“殒落”而肯定了“凯旋”。哲人否定黄叶因死亡而落下,  而肯定它是胜利者的归宿。它落到树根化为另一种生命的营养,再去滋润一种新的生命。落  叶的殒落,只是生命转化为另一种生命,因此,哲人不认为落叶是殒落,而是胜利的回归。  参考命题:    《“落叶”是值得赞美的》    《奉献--永恒的美德》44.我们从小  被告知:只要努力付出,终究会有丰厚的回报。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因此体会了收获的快乐。  但是无法回避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努力付出了,但最终还是一无所有。当设想中的一切突  然落了空,我们往往无法承受,甚至感到自己被欺骗,感到命运的不公。你的生活中有  怎样的体验?请你谈谈自己的体验和想法。体裁限记叙文和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 字。  如果立意为“努力付出就会有回报”就是严重偏离题意。因为,这段文字表达的中心是“很  多时候,我们努力付出了,但最终还是一无所有”,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命运的  不公”。45. (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  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  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二)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一  个好士兵。”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约1000 字议论文。  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  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  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  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  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  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  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可立意为: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  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46.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  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  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  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根据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  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  源—大地母亲。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    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  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  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  立能力。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  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4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位裁缝  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裙子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  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  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审题提示:故事型材料。(一)切题:1.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  的精神。2.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  妙的技艺。3.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二)符合题意:1.做人不能被失误打  倒。2.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3.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三)基本符合题意:1.  创新塑造成功。2.天生我材必有用。(四)离题,如“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我们不应盲  目追求潮流”等。48.阅读下面一篇寓言,根据要求作文。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  据说树龄有400 多年。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 次被闪电  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  大树的生命。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2)字数不  少于700 字。首先要把这则寓言的信息进行整合。巨树不惧雷电,却毁于小虫,可见微  小而不停止的功击力量惊人,因为“小”,人们通常重视程度不够,而一旦意识到问题出现,  回天业已无力。社会和人生中,不是有许多这样的道理吗?如此,核心观点也就提炼出来了。  “祸患常积于忽微” “防微杜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49.诗人顾城有句出名  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这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成语中有“咫尺天涯”一词,意思是说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海南省海边有一块  石碑,上书“天涯海角”,那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涯”,现在飞机几小时就到了。美国在  地球的那一边,似乎也是“天涯”,但卫星电视一下子将它拉到我们面前。这是现代科技的  神威,它使我们生存空间的距离相对缩短了,难怪有地球村之说。材料说明距离的远和  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一、二则材料从心理角度讲咫尺可以成为天涯,这是因为人与人之  间心灵的隔膜;三、四两则材料从科技角度讲天涯可以变为咫尺,这是因为科技进步的力量。  写作时从这两个角度切入方为正点。50.有个班级获得了校运会“道德风尚奖”,有人向  校长提出疑惑: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这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级高在何处。校  长笑着说: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大家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惟有  这个班的同学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喝彩的对象可以是自己,也可  以是别人,但据此材料,应写成要为别人喝彩。至于喝彩的原因,不外是学习上取得好的成  绩,思想上有好的品质,生活上有好的习惯等,各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尽量朝人无我有的  方面努力,方能写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