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正文

2010江西同题作文:我离开时,带上自己的童年

那时老师评价我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而在我看来,这评价的目的就是告诉你——你不要有顽皮地童年或者直接点说你不可以变“坏”。但矛盾的是我一直坚信所有的孩子在童年时期一定要“坏”。于是乎,我一直挣扎到底是做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做自己心目中的“坏坏少年”。

    而孩子时期的所谓挣扎其实最终决定于村里的水果是否成熟或者农田里的农作物是否到了收割的时候。

    天意弄人,当年我挣扎的时期正是丰年秋收的好季节。

    于是我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依然清晰记得哥哥带领我下乡实践烤番薯时的快乐,他跟我说:“你把木炭丢进那边的河里,等木炭沉底之时再回来便有番薯吃了。”而我似乎可以想象得到哥哥在看着我拿着木炭兴高采烈往河边冲去时的摇头与感叹:哎,国家的花朵嘛,不能总活在没有波折的温室里,要从小给与他们锻炼,至少他们从中能学会木炭在水里不会下沉这一个道理。

    毫无任何意外,我回去时早已人去番薯空。

    那一年夏天,我还记得怂恿我桶了蜜蜂窝,他跟我说:“不用怕,捅了立马走,蜜蜂难道还能追得上你吗?”此番话点燃了我的自信,童年的孩子总是那么容易自信或者说傻,于是,你可以想象得到,捅完蜜蜂窝后我的脸便成了蜜蜂窝。

    从此,番薯田里留下我们的“作案”痕迹,蜜蜂窝下记录了我们的狼狈不堪。

    我绕着田地和村道一直走,微风带着浓浓的田园气息拂面而来,其中还有浓浓的牛粪味,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自杀式炸牛粪。

    其玩法如下:一帮人以新鲜的牛粪为中心,一定要新鲜的,然后绕牛粪围成一圈,接着,在牛粪上插上点燃的炮竹。

    而游戏的规则是:在炮竹爆炸前,谁最先逃亡,谁就要受到惩罚。但这个游戏的矛盾之处在于,最后走的那个人,结果必定是一坨牛粪插在头顶上,这也无异于受惩罚。

然而我记忆中我每次都是第一个跑的,当时很多人都对我这种逃兵行为进行指责,对此我的解释是:随便你们怎么说,这是牛粪呀,你以为是牛奶呀?你看你们每个都牛粪满身的,臭熏熏的不说,回去让家人见着就又得挨藤条,到时候,可就牛逼了。

    这时候,所有人都有一种上当的感觉,而且很想狠狠得抽自己耳光,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自己就没想到呢,还以为坚持到最后就是赢家,岂料是家刑—家庭刑罚。

    一个番薯,一群蜜蜂,一坨牛粪,托起了我童年无忧无虑的天空,在那片天空下,我用哥哥给予我的“血的教训”用在了别的孩子身上而且受用无穷。

    车已经等待许久,我背着行李,站在村口极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更多播放我童年的投影机,我欣慰地发现,还是那片番薯田,还是那棵榕树,还是浓浓的牛粪味。

    喇叭响了五次,转身那一刻,我满足地笑了,我离开时,带上了自己的童年。(华南农业大学 理学院 李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