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诗三百,不过是生前无邪的记忆。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轻轻扣上书页,抹去眼角流出的泪水。封面上清雅的花与“思 无邪”三字相互交融在一起,仿佛方才做了一个冗长的,无比美妙的梦。
听说《思无邪》已很久了,却直到现在才有机会拿起来好好读一读。《诗经》是一部 古老而珍重的书,是中国是个的源头,这本书正是安意如——这个有着美好心智的女子对它 的评析。
读书,便是在读人。读安意如笔下对《诗经》的理解,亦渐渐了解了她这个人。《诗 经》只是民歌,但是能够真正读懂它的人没有几个。作为女子,安意如对它的理解可谓是淋 漓尽致。那些催人泪下的离别诗,那些引人深思的弃妇诗,那些让人肝肠寸断的思夫诗—— 这些诗中描写的内容,在她的笔下,仿佛都活了起来,千百年前那些场景,一遍又一遍地在 脑海中回放、重演。同是女子,对她的这种情感感同身受,因此每每读到动人处,总会泪水 模糊了双眼,感情不能自拔。
她的文字中总透露着她的才气,仿佛笔尖轻轻一划,写下来的就是一句句能够写到人 心里去的语言。她的笔尖亦处处流淌着细腻——她总能像讲故事一般描述出背景故事,总能 体会到主人公内心中最深沉的感受,并将这些感受带给我们,仿佛主人公不是与我们相隔遥 远的古人,而是她自己。
这正是我最喜欢之处。她是这样一个心如止水的女子——她自己也这样说。然而就是 这样一个心静如水的女子,写下的文字,却让我们心中泛起不小的涟漪——这是她成功之所 在。
想必她一定是走过了漫漫长路吧?要不然怎能写下这些华彩的文字。
我想做一个像安意如那般宁静的女子。我回首这段与文字结缘的过往,心中感慨万千。
很小的时候便拥有了一本《少儿图画》——那是我的启蒙书,至今对它印象深刻。后 来就陆陆续续有了童话书,不识字的我还需要父母一篇一篇地念给我听,带着有些兴奋亦有 些好奇的心情听完了“白雪公主和王子从此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这个在现在看来不知道有多 老套的结局。后来认了字,开始看简单的故事书,即使对故事情节到最后也不怎么了解,但 还是怀着感动读完了它们。我承认,这些,便是我最单纯的儿时记忆——不可磨灭。
后来,接触的文学作品渐渐多了起来。从最初的儿童文学到后来的文学巨著,一路走 来,怀有的情感亦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世间百态,那些人情事故,无一不给我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从那时起,我才真正走上了读书的历程。
现在,视野更加开阔。喜欢看名人的传记,也喜欢看诸如安意如一样对人物、对文章 的品析。现在读的更多的,并不是书中的内容、情节,而是作者、主人公怀有的情感——不 能算是读他们的情感吧,应该是在揣测。我喜欢这种揣测的过程。
书使我充实,使我收获了许多。它带给我的教益是无穷尽的。
漫漫长路,一路走来,都是书陪伴着我。黑夜中,点一盏明灯,一路有书相伴,便不 再孤单;骄阳下,找一处阴凉,一路有书相伴,便增添了些许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