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优不再是小优
青山七惠的《温柔的叹息》讲的是一个OL平淡无奇的一天如何被她的弟弟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她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静得像古井里的死水。旁观者看来是多么不能够忍受的生活。
一成不变不是因为不想改变,而是改变之后的生活就如同蝴蝶效应一般,打破某种平衡,这样看来是无法想象的。
今天我也要记录一个类似的故事,故事的女主角,是我的一个高中同学。这样的女生不知道你的周围是否也存在着呢?
我们叫她小优,优秀的优。从小被教育的观念就是好好学习。穿没有褶皱的白衬衫,从来都会认真的佩戴校徽。上课认真做笔记,却很少发言。随堂测验的时候,会下意识地用手挡住写好正确答案的试卷,却永远不会是第一名。每天做着三点一线的运动,家——学校——家。
不结交异性朋友,人际关系很淡薄,却也不怎么招人讨厌。说话声音很温和的就拒人千里。跟同学谈论起人生理想之类的宏大命题总是没有什么主见。会低下头,扶一扶因鼻头上汗液过多而滑落的眼镜,看着洗得发白的运动鞋,有一句没一句地说,“就这么活着呗”。
在家里,和家人的关系始终保持在一种微妙平衡的剑拔弩张里。
父母是那种普普通通的人。爸爸会在下班回家前,停下自行车在社区门口围观一下邻居热火朝天的象棋局,妈妈会在下班回家后算一算家里的国库券和基金的涨跌情况。不买股票,只是本本分分地从基金中拿到那比银行利息高一点点的所谓家庭财产收入。
饭桌上的话题永远从单位上的效力今天买了一件开司米的新毛衣到女孩今天的测验第几名,最后以一句“你要好好努力念书听到没有,我们平民老百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结束。
女孩对这种没营养甚至没有生气的谈话习以为常,回到房间坐在书桌前,揉一揉双肩因为书包太沉压出的肩痕。小优会掏出口袋里新买的橡皮,嗅一嗅是巧克力味的,拉开抽屉,里面是她的收藏。把新橡皮放进去,抱着满满的盒子,那便是一整个世界的幸福了。
在学校,文娱活动从来没有她的身影,她其实很想参加的,但是觉得自己一无所长,忍忍就又放弃了。说不上对舞台上那些出尽风头的女生怀着怎样的心理,却也觉得有些地方并不是自己热衷的。但是也说不清自己到底热衷什么。
放学回家,看到酷酷的男孩子靠在小轮机车旁边,等待着心爱的女孩子回家。她只是冷冷的路过,也许心里也不是不羡慕的吧。可是自己的生活和那种世界太过遥远,有无也是无所谓的事情。
没有特别不开心,也没有什么特别开心的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优最在意的事情,只是期末考之后年级上的排名,是不是能够拿到优秀奖争取保送之类的福利。可是自己说不上有多聪明,顶尖的优秀又是让人望尘莫及。这应该是小优最泄气的时候。
就这样,我们的小优度过了她的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照“咔嚓”的一瞬间,定格了我们小优一张没有表情却稚气未脱的脸。
小优毕业了,她决定远远地离开这个束缚她太多年的熟悉的城市。她想起了自己最爱吃的鸭脖子,于是志愿上就填了武汉的学校。我们小优一直是个中规中矩的学生,没想到在最后填志愿的时候,居然那么随性的听从了自己的肚子。小小的不可思议。
小优当了太久那种默默无闻的路人甲,可是分明是一个活脱脱的美人坯子。她凹凸有致的身材被套在校服那种统一标准就像红包套一样的服装里。她白净的脸颊,好看的弧度的鼻梁上架着高度的近视眼镜。她淡淡的牵起嘴角,小米一样的牙齿整整齐齐。总之小优的美,不是那种大富大贵的俗艳,也不是那种高贵典雅的冷艳,而是那种很舒服的美。
当小优的世界需要来点什么彻头彻尾的改变的时候,需要的只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大学校园里的风花雪月小优不是没有耳闻过,但是当她亲自遭遇的时候,竟然是手足无措的惶恐。她根本没有见过年轻小伙子荷尔蒙作用下点燃的激情疯狂的追求是什么样子。爱情降临的那一刻,小优告诉我,她不知道什么叫做喜欢一个人。这个概念,在她20年的生命里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喜欢一个人,那是什么样子?
小优给我转发了每一条让人看了面红心跳的热烈而大胆表白的短信,汇报每一次见面的场景,她依旧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爱上了这个男孩子。我看着在围城里兜兜转转的小优芳心悸动的样子,我听着困惑中小优担心着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学习这种中国式教育下的悲剧心理。
我看着热情似火的小伙子终于有一天在小优始终止步不前犹犹豫豫的欲就半推的态度中渐渐冷却下去,我听着小优终于一层又一层放下了她20多年来各种莫名其妙又毫无来由的顾虑鼓起勇气打算接受。
故事的结局,不过就是小优在某天下课后等着小伙子去载她回宿舍时,那辆由中国移动充话费送自行车的后座上,已经坐着另外一个裙角飞扬的女孩子。
小优看着两个在夕阳中渐行渐远的背影,觉得他们是那么般配。她告诉我,其实我应该一开始就喜欢他的吧,不然那天我不会请他吃鸭脖子。我说,抱抱,小优,这种荷尔蒙冲击下的爱情我们不要也罢。可是我们的小优,这次伤心地哭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她那么伤心,她那种永远没有表情的小脸上,哭得肩膀都在微微抽搐。
我想,小优内心底,有一扇门打开了。那里面,住着很多东西。有她的小小的自尊心,有她对外界的一切感知,有她朦胧中向往的爱情,有她微微发光的梦想。它们一点一点苏醒了。随着这次半路夭折的疑似爱情的出现,小优发现原来自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她是真实的活着。
小优在夜幕四合的武汉街道上,看着繁华的夜灯,烘托着一个城市的梦。车来人往的大街上,有那么多的情侣相拥而吻。小优只是很快的走过他们,心里翻来覆去的绞痛。她走到周黑鸭买了整整两斤鸭脖子和两罐啤酒,回到宿舍,一扫而光。小优不会喝酒,晕沉沉地爬上床,泪痕未干就睡着了。
小优的生活回归了正道。只是偶尔会在想起这个小插曲的时候,心中会有点隐痛。当小优习惯了听宿舍里的分分合合,当小优习惯了谁又抢了谁的男朋友谁又发骚犯贱委曲求全,她暗暗地告诉自己,原来不过如此。小优继续日复一日一个人的生活。
她没有像开心网上风靡的那张帖子,一个人在大学你该怎么怎么过。她只是还是安安静静地认真听课下课自习。毕业的日子一天天近了,爸爸妈妈希望小优回家,考个公务员安安稳稳一生人。我们小优这次又叛逆了,执意拿到了大洋彼岸的offer,挥一挥手,作别中国的云彩,求学去了。
出国之前,她约见了4年前曾经追求她的男孩。在学校里的咖啡店,彼此的气氛不算尴尬,也不算友好。她听说了他和他的女朋友因为现实的残酷分手了,她听说他考研失败了,还要再接再厉。她告诉他她就要出国了,但是以后的打算她还不知道。他们笑嘻嘻的分手。他还骑着那辆中国移动送的自行车,不晓得在那个小偷纵横的校园里,他的这辆自行车怎么幸存那么久。她说,我想坐一坐。男生说,上来吧。她跳上自行车的后座,曾经可能属于她的宝座。头轻轻的倚着男生的后背。微风轻轻地吹过,同样的夕阳,已经不是曾经那抹夕阳了。
分别之后,小优又站在繁华的大街上,她庆幸的发现,虽然她的生活就是这么此去经年的平淡无奇,可是每到人生的十字路口,都是自己选择要怎么走。这样想着想着,她就笑了起来。她走到那家鸭脖店,买了同样分量的鸭脖子,啤酒。汩汩的清凉的啤酒流进她的喉咙,这次喝出的味道清爽而甘甜。
原来成长的阵痛和甘甜是在经历了很多看似平淡的境遇之后慢慢回味出的酒酿。
故事的结局,小优就这样出国了。
接到大洋彼岸的电话,收到跨越时区的明信片。小优告诉我:我很好。我仿佛看到她那种淡淡的笑容,明亮又深刻。
小优不再是小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