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制胜12招

  ◇制胜第1 招 考场环境应急处理/快速调整考生心境 每一年的高考语文一结束,全  社会最最关注的就是出了什么样的作文题目或作文题型。从来没有人去分析、关注考生在考  试过程中是否受到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更没有人去提前辅导考生如何高度重视考场环境对  写作心境的影响,并将如何避免外部环境不利影响的方法传授给考生。 环境的作用被称  之为隐性教学,它主要是通过人为选择或人为设置、构筑而成的环境(包括树、花草、建筑  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逐步具备美好的品质和修养。一个环境优美的校园  和课堂将使大量的学生心情舒畅、精神焕发、文质彬彬、生气勃勃。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影响学生心境的环境有教室的卫生、墙壁的布置、天气、光线、气温,甚至教师的仪表、同  学的装束及神态等构成。这些东西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学生写作文时的情绪,作为教师就应充  分地发挥环境的有利作用,尽可能地避免它的不利影响。而在无法积极主动发挥外部环境有  利作用的情况下,就必须采取各种保守办法,对外部环境实施紧急“屏蔽”处理。 尤其  是考生,在写作考场作文过程中呈现的心态是非常脆弱的,极容易被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影响  甚至左右。考生的情绪就像流水,而环境就像河床、河滩、河岸,它们影响着流水的速度、  方向甚至更多方面。 所以,作为考生在进入考场作文状态前,对容易造成自己浮躁心境  的环境因素千万不能特别关注,如果你带着近视镜,那我就建议你摘下眼镜,以避免注意力  被外部环境牵引、分散;当考生思维暂时停滞时,也不要去观察、关注其他考生奋笔捷书的  状态,你只有不断地注视、默读已经写好的文字,才有可能让停滞的思维继续流动起来。   “屏蔽”可以让考生进入无视外部环境的境界,出现奋笔捷书、自我陶醉的良好作文状  态,最终写出中心突出、情真意切、语言流畅、材料丰富的成功考场作文,获得理想的高分。   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还有许多其它方法。 ◇制胜第2 招 最多预留60  分钟/可让考生从容不迫 时间对于考场作文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 对于作为家庭作  业的作文来说,是弹性时间;而课堂作文中的时间属于非弹性时间。在中学,一般以45 分钟  为一课时,45 分钟里完成一篇作文——从审题(出题)、构思、成文、修改四个步骤全部完  成,一般的学生很难承受,如果按5 分钟构思,5 分钟修改上缴,35 分钟写作的规则,每分  钟写作20 个字,就能写一篇700 字的作文。从理论中计算,每分钟这样的速度一般学生都是  能够做到的,但事实上大量的学生在边思考边写作的情况,每分钟只能有10 到15 个字的速  度,如果实施课堂作文教学,将会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能完成,这势必影响作文教学效果。   目前高考语文的时间为150 分钟,考场作文的时间安排在60 分钟是比较合理的。因此,根据  作文教学过程和高中课程的排课特点,我在具体的训练实践中就把作文过程的时间长度定为  60 分钟,两节课连起来上共90 分钟,前面30 分钟主要进行理论教学和对上一次作文的评析。   这样的话,快的学生能写到800 字甚至1000 字以上,而慢的学生也大多能写到600 字以  上。这与目前高考作文“不少于800 字”的通用标准是基本符合的,因为学生在考场里的思  维速度、写字速度由于环境的压迫一般都会比平常快得多。 我的实践也证明了60 分钟  作为课堂作文、考场作文的时间是比较合理的,尤其是在150 分钟的高考语文考试时间里,  如果考生能够安排最多60 分钟的作文时间,就必定能够从容不迫,完成审题(出题)、构思、  成文、修改四个步骤,写出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 ◇制胜第3 招 做出一个好  题目/就等于写成半篇好作文 这些年高考作文中流行“三自”模式,其中之一就是“自  拟题目”。在古人的心目中,文章的题目就好比人的额头和眼睛,没有题目的文章就好比没  有额头和眼睛的人,这就可见题目的重要性。后人又有“题好文一半”之说。 但古时候  在考场上做文章并不包括做题目,题目是出考卷的人预先做好的,这种考场作文模式一直延  续到上个世纪末年。因而“审题”就显得尤其重要。审题偏颇甚至错误,就不可能写出好文  章。而就“题好文一半”的字面意义而言,这“题”应该是做文章的人自己出的。尤其对考  生而言,做出一个好题目,就等于写成半篇成功的考场作文。 题目对文章既然有如此重  要的作用,就应该让学生从“题目”开始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如果文章的开头好比开门,    那么做题目就好比挫钥匙开锁。出了个好题目,就好比挫出一把非常灵敏的钥匙,锁一旋就  开。开锁顺利,开门就更顺利了。开锁不顺利,开门自然也不顺利了。一把高级锁不仅具有  一般锁的功能,而且还能防盗,还是门上的装饰品,同样,一只好的题目,不仅能使学生顺  利地完成作文过程,还可使学生回味无穷。 在我的作文训练实践中,出题目是很重要的  一项工作,除了全命题作文训练,其它训练步骤中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出题目。学生出的题目  当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有许多题目的确常常让教师大吃一惊。我的学生在已经完成的作文  训练中共出题目550 余只,这些题目已成为我作文教学中十分宝贵的资料,已构成了一个有  相当规模的作文题库。这从媒介作文训练报告、道具作文训练报告和材料作文训练报告中都  可以看出来。 当然,经过正规化出题训练和未经过正规化出题训练的考生,面对如今高  考作文中大行其道的“自拟题目”模式,最终的应变能力、表现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后者肯  定要比前者出色。 ◇制胜第4 招 “短小精悍”是理想目标/凑数字也有技巧/  切不可画蛇添足 高考作文究竟应该多少字为标准?目前公认的是“不少于800 字”,但  并非绝对的标准。 人有高矮胖瘦,作文也有长短好坏。作文的长短就是依据字数而论。  字数越过了一定的限度便谓之长,字数没有达到一定的限度便谓之短,字数刚好吻合某一限  度,便不谓之长也不谓之短。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短常常会被扣分,长则很少被扣分,  在作文的评分标准里,“凡超过XXX 字数以上者酌情扣分”这样的句子几乎看不到,而“凡  不足XXX 字数酌情扣分”这样的句子是必不可少的。如今这一扣分标准更细化,更具有操作  性。如高考语文试卷(北京卷)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里就规定——不足字数,每少50 个字扣1  分。N| 小学生的作文有200 字以上的,有300 字以上的,还有400 字以上的。中学生的  作文便在500 字以上,直至1000 字以上,但一般用得较多的标准是600 字以上、800 字以上  及1000 字左右。“左右”这个词语使“不足XXX 字者酌情扣分”这一标准失去了锋芒,所以  一般都用“以上”这个词语来限定字数。 考场作文因为考试目的不同,作文字数也明显  不同。就60 分钟的作文时间而言,我以为最低杠子拟定在600 字,标准杠子设定在800 字,  具体表述为“600 字以上,800 字左右”,这就比目前高考作文几乎清一色的“不少于 800  字”要具体、明确得多,至少明确地告诉考生最多只能少写200 字,同时也间接告诉考生最  多只能多写200 字,以避免个别考生洋洋洒洒最后连基本的通读、修改时间都没有,造成不  必要的失误。 其实60 分钟的时间里能写上1000 字已经算快手了,能写到1500 字则是  快手中的快手,2000 字几乎不可能。所以说,60 分钟的考场作文时间,600 字的最低杠子800  字的基本标准应该是比较妥当的。如果只能在一堂课(45 分钟)内完成,600 字就更会妥当,  因为学生一般情况下从审题打腹稿到落笔约需5 分钟,如果再留2 至5 分钟修改,那么,实  际写作时间只有35 至38 分钟了。 就我的训练实践来看,这一标准的确比较合理。一般  情况下,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甚至超过这一标准,少数快手能写上900 字甚至1000 字,也有  学生写到了 1500 余字。 就一般读者的感觉而论,600 字的文章可以称之为“短小”,  以“短小”出“精悍”,这便是我对学生们的最迫切期望。在我的作文训练实践中,“短小  精悍”已经成为我的重要评分标准,具体字数要求仅仅作为重要参考标准而已。类似于北京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里的“不足字数,每少50 个字扣1分”,在平常的作文训练实践中,  这1 分、2 分我们大可不必去斤斤计较。 但在高考作文中,这1 分、2 分也是不能轻易  放弃的,这 1 分、2 分有可能改变考生的一生。那么实在写不到规定字数,有没有简单易学  又不会造成失误的方法技巧?最简单的方法是多分段落,原来只有3 大段,你可以将作文分  成 6 大段、7 大段,但这种方法必须在提前预计作文可能字数不足的情况下操作,等到作文  写完了是不可能随意扩段的;其它还有减少长句、增加短句,如果50 个长句转换成75 个短  句,就会增加25 个标点符号,也就等于增加了25 个文字;当然,还可以多用一些既有利于  增加文采还有利于增加字数的修辞方法和写作技巧,如排比句、短句单独成段等等。   在高考作文中,如果你已经实现了“短小精悍”,那就千万别去画蛇添足、硬凑字数。最近    几年每年都有字数不足的高考作文获得意外的满分,其最主要的成功点就是实现了“短小精  悍”,使评卷老师眼睛一亮、精神一振,在决定给予高分的一瞬间,字数不足就被忽略不计  了。 ◇制胜第5 招 每一次考场作文你都是“逼上梁山”/要打草稿就打一个开  头即可 无论是考场作文还是课堂作文、家庭作文,我一直主张一气呵成,草稿即是正稿。   草稿指的是初步写出的文稿、画出的画稿等,相对于正稿而言,草稿的最大特点就是不  成熟,歌德写《神曲》花了六十年时间,其间打了许多草稿,曹雪芹写《红楼梦》也数易其  稿惨淡经营。陈景润为了歌德巴赫猜想也打了一麻袋一麻袋的草稿。 我以为学生写作文  与作家写作品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学生写作文与数学家解难题就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尤  其是考生写作文,最显著功利就是应付考试,其次是提高写作水平,再次是日后做记者、作  家等。 具体写作过程中,我只主张开列一则提纲,要打草稿也只打一个开头,如果通篇  全打,就会前功尽弃。在最多60 分钟时间里,写作800 字以上再誉抄一遍,这种速度和写作  量一般学生是无法承受的,而速度快的学生往往写得也较多,甚至900 字、1000 字,这样的  话,打草稿之后再誉抄一遍更加来不及了。 为了在考场上取得作文得心应手的成功,必  须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我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对学生一再强调—— “你们的作  文就如同电视和电影,成了一次性的艺术,每一篇作文,你都是逼上梁山,决没有下不为例  的侥幸。你必须以写正稿的态度和精力对待你的作文。”“我这样做说明了我对你们的要求  十分苛刻。”名师出高徒,同样,严师也能出高徒。 ◇制胜第6 招 修改对于  考场作文而言关乎“性命” 修改作为作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其显著的作用。  修改必须审时度势慎而重之,尤其是在时间万分紧张的考场作文过程中,切不可妄加删增。  修改追求的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效果,但不成功的修改往往会出现“弄巧成拙”、  “画蛇添足”的负效应。因此,修改对于作文的成败十分重要,对于考场作文而言更是关乎  “性命”。 修改有大修改和小修改之分,结构上的、内容上的、立意上的修整改动属大  修改,而语言上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上的修整改动则属于小修改,语言上的修改就是平常所  说的“润色”。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对于学生的作文,一般不主张作大修改,只主张  作一些小修改。立意上的改动从表面上属于小修改,比如增加一句话、一个词或改变一种表  达方式,或减少一句话、一个词,实质属于大修改,因为改动后其立意深刻而含蓄了,对提  升作文质量的作用非常显著,属于“画龙点睛”类型。而小修改的效应只是“锦上添花”而  已,画龙点睛具有质变的意义,而锦上添花只具备量变的意义。从这一点出发,立意上的大  修改我是主张的。 结构上、内容上的大修改我是反对的,因为这样做须必重起炉灶推倒  又来,学生的精力和时间都不容许。 平常教师修改学生的作文,我更主张小修改,甚至  不修改。那些把学生的作文用红笔改得蜘蛛网一样的做法我是坚决反对的,简直分不清是老  师的作文还是学生的作文了。 而对于考场作文,在没有出现意外的情况下,千万不能进  行大修改,但小修改还是需要的,所以说作为考生尤其应该慎重地对待修改问题,在没有十  分把握“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情况下,只可以适当小修改,甚至不修改。 ◇  制胜第7 招 评分标准是一个永久性难题/我们无法改变它/但一定要彻底了解它 作  文评价结果的不一致乃是评分标准的软性化、模糊化造成的。作文教学改革的最大难题就是  评分标准的改革。但时至今日,尚没有非常科学合理的标准产生。这儿不妨对目前比较认可  的2005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作简单的解剖—— 2005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总分60 分)   基 础 等 级 50 分 一等(50--41) 二等(40--31) 三等(30--21) 四等(20--0) 切合  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  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什么内容 感情真切 感情真实 感  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  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 字迹难辨 符合问题  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发展等级1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材料丰富 语言生动,句式灵活 见解新颖,材  料新鲜、构思精巧 揭示问题产生问题 形象丰满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  处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意境深远 文句有意蕴 有个性特征 在这里,所有用文字设定  的标准都是软性化、模糊化的,谁能够准确地量化界定“感情真切”与“感情真实”、“感  情基本真实”,“语言生动,句式灵活”与“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的严格  区别吗,就像北京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里的“不足字数,每少50 个字扣1分”那样明确无  误?谁都没有这个能耐。其它的标准等级也同样无法准确地量化界定。唯一相对科学合理的  操作模式就是让更多的高水平老师来参与批卷,甚至参照十分流行的体育跳水项目、歌唱大  赛的评选规则,10 个评委同时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但这在高考作文的评卷中是  绝对行不通的。 目前各地比较通行的高考作文评卷模式是—— 按照要求,每两名  批阅高考作文的老师结成一个组。为便于交流和沟通,两名老师通常是面对面坐着的。按规  定,甲老师看完作文后,先打出自己认为该作文应当得到的分数;接着,乙老师阅读并打分。  如果两名阅卷老师的分数相差5 分之内,则该考生的作文为两个分数的平均分。随后,两名  老师在作文上共同签名确认通过。如果两人所打的分数相差大于5 分,就重新进行打分,如  第二次打分后还有争议,则由该阅卷组组长来认定该文章的分数。     对于满分作文,  在两名阅卷老师共同作出认定之后,提交阅卷组讨论认定,获得阅卷组通过,该作文即成为  满分作文;如果该阅卷组有老师对作文提出异议的话,阅卷组组长就要将情况报告到中心组,  由中心组专家来共同确认该作文是否应当打满分。 这也就是说,考生高考作文的生杀大  权其实握在2 名评卷老师手里,这2 名老师对于评分标准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不一样的。而高  考总分的 1 分、2 分之差就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只能一再地告诫  学生——评价打分标准是一个永久性的难题,我们无法彻底改变它,但需要彻底了解它。   再来分析前些年通行的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36~40 分),以38 分为基准分   中心突出,立意较新;行文流畅,语言准确得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议论切题。   二类卷(28~35 分),以 23 分为基准分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层次清楚,议论较切题。 三类卷(20~27 分),以24 分为基准分 中心明确,内容  较充实,语言基本通顺,稍有病句和错别字;结构完整,层次较清楚,有一定议论。   四类卷(12~19 分),以 15 分为基准分 中心明确,内容较空泛,语言不通顺,病句错  别字较多,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 五类卷(11 分以下) 文不对题,内容空洞,  文理不通,结构混乱。 说明:○1 字迹端正美观,卷面整洁的酌加 2~4 分;字迹模糊  卷面不整洁的酌扣2~4 分。 ○2 未满600 字的相应降一等评分。 ○3 观点不正确  或感情不健康的均按四类卷或五类卷评分。 这一评分标准的清晰度和硬度是很低的,说  明○2 比较清晰,但“未满600 字”到什么程度呢?400 字、500 字、550 字均属于“未满600  字”的范畴,难道都只降“一等”吗? “流畅”与“通顺”、“切题”与“较切题”、  “严谨”与“完整”、“清楚”与“较清楚”、“稍有”同“较多”等概念均无法严格地量  化界定开来。评阅老师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和把握,必然造成评分结果的大误差。 像这样  一些比较通行的评分标准其清晰度和硬度都如此之低,更何况是日常的课堂作文和家庭作文  的评分标准了。 相信不久的将来,作文的评分标准将进一步向定量化方法靠拢,其软性  化、模糊化将不断弱化,清晰度和硬度将不断强化,作文评价结果的大误差现象也将大大减  少。当然,我们目前仍然只有一个对策——无法改变它,但一定要彻底了解它。 ◇  制胜第8 招 学会模拟技术,让“高级模仿秀”的考场作文也能得高分 自从近年来  高考作文一再地采用话题作文形式,具体的写作要求越来越少,甚至可以写与话题无任何关  系的“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体裁自选”的“三自”作文,有的考生干脆就把考前背下来的  著名作家的文章整篇写到考卷上,结果自然被打入“抄袭”的黑名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  他并非完全的“抄袭”,只是由于没有很好地“技术处理”,明明是“高级模仿秀”,结果    也被打入“抄袭”的黑名单,得了“超低分”,实在冤枉,贻误了大好前程。 这里说的  “高级模仿秀”就是写作学上叫“模拟”的一种方法而已,就是学着现成的样子做,通俗地  说就是依样画葫芦。由于从小学到高中,千千万万的学生都没有接受过正规化的模拟法写作  训练,自然无法在考场上将“著名作家的文章”进行高水平的“技术处理“了。其实正规化  的模拟法写作训练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学生了解了以下内容, “高级模仿秀”自然也能得  高分了。 一、 模拟的一般类型及步骤 根据作文的构造特点,模拟法一般分为两个  方面,即形式模拟和内容模拟。所谓形式模拟,就是考生在作文过程中学着人家现成文章(范  文)的形式(遣词造句、命题剪裁、谋篇布局、定体选技等)做。所谓内容模拟就是学生在  作文过程中学着人家现成文章的内容(炼意、选材)做。根据模拟法由外到内的特点,我们  可以规纳出模拟法的一般步骤,即首先形式模拟,其次内容模拟。内容模拟的难度较大,一  不小心就会落入“抄袭”的陷阱。 二、形式模拟的一般方式及步骤 根据文章的构成要  素,形式模拟可以分为词语模拟、句子模拟、技法模拟三种。根据模拟法由点到面的规律,  这三种模拟方式同时构成了形式模拟的一般步骤,即首先词语模拟,然后句子模拟,然后技  法模拟。 A:词语模拟 所谓词语模拟,就是指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运用范文中的精彩  词语。关于这一点,爱好写作的朋友都有同感,他们最初对文章发生兴趣被文章所打动,都  是因为文章中精彩华丽的词藻。 当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旖旎”、“俊逸”、“温馨”、  “馥郁”、“青翠欲滴”、“姹紫嫣红”诸如此类的美妙词藻时,不禁砰然心动。这样的美  事大多发生在小学阶段。因而小学校里的语文教师常要求学生们把文章中的美妙词语摘抄下  来,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作文过程中运用这些华丽美妙的词语。 这是形式模拟的最初  方式。这些摘抄下来的华丽词语运用到作文里去后,考生就会异常兴奋,因为华丽的词语使  自己的文章顿然生色。也许最初运用得很不妥当,但熟能生巧,重要的是增强了对于阅读范  文和提高写作水平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做,也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挂起钩来。 B:句子  模拟 到了初中阶段,词语模拟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开始懂事,心理开始  成熟,开始有意识地思想,有意识地体会感情,开始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词语的摘抄和搬用  被他们认为是一种机械的低级的写作行为。他们开始抄录思想性强、感情浓烈的句子,尤其  是哲理性的语句,这种哲理性的语句就像小学阶段美丽的词语激动他们一样,使他们的内心  久久难以平静,他们在这些语句的含义中,咀嚼出属于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当你发觉幼  稚的时候,你就开始走向成熟”,“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等等。 摘录了这些美妙语句后,在具体的作文过程中,他们开始搬用甚至活用这些美妙  的语句。一篇作文中那怕用上一句这种类型的语句,在学生的眼里,作文就已大增异彩。所  以,句子模拟就是在作文过程中搬用或活用范文中的精彩语句。 句子模拟最常见的两种  方式就是文题模拟和文眼模拟。 比如前些年非常流行的《假如我是„„》,许多学生群  起而效之,动不动说《假说我是市长》、《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我是美国总统》等等,就属  于文题模拟。 文眼是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最佳语句。比如杨朔散文《泰山极顶》中有文  眼句:“我虽然没有看见泰山的日出,一轮红日正从中国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再比如吴  伯萧的散文《猎户》的文眼句:“天晴了,太阳很好。”这一类画龙点睛的妙语,学生见了  常会群起而仿效。 C:技法模拟 所谓技法模拟就是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学习范文中的  成功技法对材料进行技法方面的处理。 技法模拟包括修辞模拟和写法模拟两种方式。修  辞模拟仅仅对文章的语言来说,写法模拟则是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而言。 修辞模拟就是考  生在作文过程中学习仿照范文中效果显著的修辞方法。比如学习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通  感”、“叠词”,《绿》中一连串的“比喻”等。 写法模拟就是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学习  仿照范文成功的写作方法。比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最成功的特色就是通篇运用了比喻  论证的写作方法。喻体是“滥芋充数”这一从众所周知的成语故事。文中还提到了“指鹿为  马”这个典故。在课后练习里有这样的要求:请同学们仿照《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比喻    论证方法,运用“指鹿为马”这个喻体,写一篇800 字左右的议论文。这一练习属于典型的  写法模拟训练。 综上所述,形式模拟的方式较多,只要根据本文提供的一般步骤进行适  当训练,作文水平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 三、内容模拟的一般方式及步骤 根据文  章内容的构成要素,内容模拟包含两种方式,即思想情感模拟和材料模拟。 思想情感的  模拟简称为炼意(立意)模拟,就是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仿照范文的思想情感来构造作文。在  课后练习里要求同学们做的命题作文大多属于炼意(立意)模拟,比如读了范仲淹的《岳阳  楼记》后,布置一篇议论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高考作文就曾经出过这个题  目。炼意(立意)模拟的作文训练对提高学生选材取事谋篇布局诸方面的能力很有帮助。范  仲淹是通过登上岳阳楼对现实社会产生了万千思绪后方水到渠成地推出文眼句:“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炼意(立意)模拟的考生不可能为了表达这种思想也去登上岳阳  楼,他必须运用其它材料来论证这一思想。 材料模拟也可称作选材模拟,就是考生在作  文过程中选择类似于范文材料的材料。比如根据范文《荷塘月色》写一篇《池塘春色》,根据  《绿》写一篇《黄》,等等。 上述各种模拟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可以兼而用之。尤  其是“高级模仿秀”考场作文,就必须兼而用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人家的内容消化为自  己的内容,在评卷过程中当然就不可能出现得低分或得零分的结局,反而可能获得超出想象  的高分。 ◇制胜第9 招 “自我发现”的 “苦肉计”让考场作文赢高分   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批改高考作文的教师们最痛苦的莫过于面对大量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  雷

同作文,避免雷同,关键在于“发现”。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发现。可见发现有三个前提条件,其一是明确的动机  ——“觅”,其二是过人的毅力惊人的行动——“踏破铁鞋”,其三是成熟的时机——“全  不费工夫”,也即奇妙的一瞬间。这三者缺一不可。 发现,就是某人对所观察的事物产  生了新的看法。发现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识的发现,第二种是无意识的发现,如前  面说到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就是有意识的发现,而无意识发现则类似  “无心插柳柳成荫”。 发现这一心理现象在整个作文过程中,起着类似泉眼、灯泡的作  用。没有泉眼,泉水不可能涌出地面,没有灯泡,电流就不会转化成光亮。没有发现,就不  会下笔如有神,挥洒自成文。即便杜撰成篇,也绝不可能是美文佳作,也就是说绝不可能是  一篇成功的作文。 就作文本身而言,主要有两方面的发现,第一是作文内容上的发现,  这就包括人对人、人对自然、人对社会、人对历史、人对未来、人对观念、人对传统、人对  环境、人对文化、人对科学等等的发现。第二是作文形式上的发现,这包括对作文题目、作  文结构、作文技巧、作文语言等等的发现。 对于考生来说,要使他在短期内写出成功的  考场作文,主要在于对作文内容的发现。就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而言,内容毕竟占主导地  位,内容决定形式。就发现的可能性而言,内容的发现一般情况下要比形式的发现来得容易。  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粒完全相同的沙子,世界上就更不可能有两个生活经历、生理素质、心理  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就内容发现的成功率而言,最容易成功的发现是人对自我的发  现,尤其是对自我的反省式发现,所谓“苦肉计”赢得考场作文高分。 一、从自我发现  到自我反省式发现 在作文过程中,人对自我的反省式发现,一般是指人对不健康自我思  想、自我情感的批判、觉悟与新看法。只要学生具备谦虚的品格,他就完全有可能在自我反  省式发现上取是成功。 不管什么情况下,谦虚总是讨人喜欢,自卑总是遭人同情。所以,  考生们尽可以把自己写得一屁不值,甚至可以把自己最卑鄙下流的内容也表达出来,并进行  严厉的批判。当考生这样做的时候,他的真诚已经为作文的成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二、怎样自我反省式发现示例 [自我反省式发现实例之一] 衣 摊 前 •  方琴 “多漂亮的茄克衫,穿在我的身上,一定很帅。”她不由自主地挤进衣摊前的人群。  ○1 “30 元!狠心!不过,做工„„也确实精细。”○2 摊主见她那副羡慕样,连忙取  下衣服往她身上试„„ “我,买不起这样贵的衣服„„不过„„穿会儿„„也不    错„„”○3 “啊 ,那边又来了顾客„„”摊主转身过去。○4 她打量着这件衣服,又  迅速地扫了一眼旁边的人群,“没有人注意我,如果„„我„„他们不会看见的„„不,不  能这么做„„那„„多可耻!”○5 她又瞥了一下那个摊主,看摊主那招呼顾客的热情劲儿,  “也许已经忘了„„我这就走,走得快快的„„”○6 忽然,她看见一个小孩的笑脸,她脸  上一阵烫热:“走吧,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我太喜欢了,就这一次,一辈子就这一次!”○7  她往前挪了一步„„ [点评] ○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付诸行动也只是“挤进”而  已,并无过错。○2“占为己有”欲望的满足遇到了阻力,也在情理之中。○3 强烈的欲望迫  使“她”承认了严峻的现实之后,产生了阿 Q 式的满足感。自我发现自此开始。○4 这一事  实使她的占有欲钻了空子,滋生出将导致不良行为的侥幸心理。○5 对不良行为的设想激发  了“她”的勇气,但良心立刻占了上风,并且进行了严厉的自我谴责。○6 诱惑毕竟太强烈  了。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她又蠢蠢欲动。○7“一辈子就这一次”良心的堤坝被这句话冲决  了,于是无视外部环境的正义色彩(笑脸),果断地“往前挪了一步”,但是“她”真的会伸  出“第三只手”吗? [总评]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谁都可能遇到“她”这样的心理障碍,  这种“意窃”心理的大胆、细微、真切、实在的表现,正是考生自我发现“将心掏透”的结  果。 [自我反省式发现实例之二] 哑 铃 •彭晖 倒霉!一进车  棚,他便愣住了,自己那辆“小凤凰”上的铃盖不翼而飞,成了“哑巴”。 望着那“赤裸裸”  的铃,他暗暗咒骂那可恶的“偷铃贼”。“邪气,①偏偏偷我的,干吗不去摘别人的铃?”   “别人的铃!”他心里一动,②眼光不由得往两旁的自行车铃盖上溜了过去,近处一辆车上  的铃盖跟他的相差无几。 “拿了吧,反正,现在同学们还没下课,车棚又没有别人。”这个  念头一滋生,他扶着车柄的手便微微有些抖动。不过,终归是爱铃心切,那么漂亮的“小凤  凰”上缺只铃盖,既有伤大雅且有又碍观瞻。哆哆嗦嗦的,还是把手伸了过去。③按住铃盖,  他不禁心慌得要命,偷眼四顾,手颤颤地拧了几下。 蓦地,一束亮光,在他的眼前跳动了一  下。战战兢兢地低头察看,却原来是自己胸着那枚佩戴不久的团徽,④在穿过棚顶缝隙的阳  光照射下,闪闪烁烁。他脸红了,手缓缓地往回缩。⑤ “游移”的目光一触到那“垂头丧气”  的铃,他又气不打一处来了:⑥“哼,别人偷我的,我再拿别人的,况且并没捡着什么便宜,  这只能算是一次公平交易。”胆壮了,气粗了,心定了,正在往回缩的手又“理直气壮”地  伸了出去,⑦拧着,拧着„„ 刷,又是一道亮光,比前一次更亮,更刺目。他下意识地又低  头看去,这回看得更清,⑧红的旗,黄的底,还有那“中国共青团”五个字,火一样,使他  的心底感到一阵炙烤样难受,他怔住了,⑨望着那泛着亮光的团徽陷入了沉思„„ 不知谁说  过,世界上最困难的是战胜自己。他终于战胜了自己。他很兴奋又似乎有点得意。⑩哼起了  歌,竟忘了铃被偷的事。一看见光洁平坦的水平泥路,他跨上车。转弯时,下意识地摁了摁  铃,没响。偏巧对面来了一个小伙子,撞上了,忙说对不起。 “瞎眼了,小畜牲!”小伙子  骂了。他忙陪笑脸,其实,他心里确实也乐哈哈的„„ [点评] ①②③是“报复形式偷车铃”  这一事件的起因及进展,一般同学都能设想到。④ “他”紧要关头真正发现的并非团徽,而  是自身固有的“正义感”。⑤这种正义感马上抑制了他的偷铃行为。⑥但这一偷窃事件最初  原因是别人造成的,他这样做只是为了维护自己固有的财产和安全感,表面上看起来确是合  情合理的。⑦因此他的手又“伸了出去”。 ⑧但毕竟正义的诱惑力更为强烈,所以这次“更  亮,更刺目”,“看得更清楚”了。⑨他再次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是冒着亵渎正义的危险  维护固有的财产和安全呢,还是“若为‘正义’故,二者皆可抛”呢?⑩最后他选择了一种  潇洒、高尚的结局,这一选择既光明磊落又没有落入俗套。 [总评]《哑铃》实际上已是一篇  自我发现“将心掏透”的作文了。对自我的反省式发现导致了这篇作文的圆满成功。报复形  式偷窃车铃事件在生活中颇为常见,但是许多同学亲身经历了这类事件后,就是没有发现自  我心灵及行为的微妙变化,更不会通过反思反省“将心掏透”。如果没有“他”的自我发现,  “将心掏透”,这篇作文就不可能如此水到渠成地取得成功。 三、自我反省式发现的成功关    键——“真、新、深” 借用发行量已达到80 万份的《作文成功之路》杂志编辑先生常常挂  在嘴边的话来说,自我反省式发现就是你自己先“将心打透”或“将心掏透”了。这种内容  的考场作文往往具有三个特点:真、新、深。 “真”是任何表现形式得以成功的基础。  这儿的“真”并非指生活的真(现实生活的机械翻版),而是指艺术的真(经过考生取舍提炼  的有意义的现实生活),用通俗的话来比方,这“真”是真心诚意,而非老实笨拙。艺术的真  包括合理的想象和必要的细节上的虚构。就拿方琴的《衣摊前》来分析,这个“她”有可能  是考生,也有可能是考生的同学,也有可能是考生的虚构,这些都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如  果你是“她”,你是否能进入“角色”,也即你是否能产生如此的心理和行为呢!你在假设  中,在虚拟的情境里,发生了这样的经历之后,你的品性是否得到了考验或淬炼?只要你关  注自己并无私地袒露灵魂,回答就是肯定的。也就意味着这是篇成功的作文,因为它深深地  打动了你。当然,是艺术的真导致了考场作文的成功。 文贵创新!这是流传千古的真理。尽  管谦虚是人的美德,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洁身自好”、“家丑不外扬”也是人的特  有天性。一般情况下,学生是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复杂心理或丑事的。所以,一旦你这样做了,  便能脱颖而出,出“新”制胜。能够这样做的人必须有一定勇气,有了必要的勇气,才可能  无私地袒露自己隐秘的灵魂,才有可能创新,才有可能取得考场作文的成功。 最后一点是深。  毋容置疑,触及读者灵魂的思想肯定是深刻的。要触及读者的灵魂,考生的笔头首先要触及  自我的灵魂。这一点对敢于袒露隐秘心迹的人来说无疑是驾轻就熟的事情。彭晖同学的《哑  铃》就是明显的一例。在报复式窃铃事件中产生的每一段心迹,都会引起读者灵魂的共鸣。  准确地说,这深即是深入,深入方能深刻,深刻才能导致考场作文的圆满成功。 ◇  制胜第10 招 同时实现“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感真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考试  效果的作文题型 面对具体细致、复杂多样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我们究竟能否找到一种  题型,来快速、集中地实现评分标准里设定的几项主要指标?也就是说究竟有没有同时实现  “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感真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考试效果的作文题型? 回答  是肯定的,有,但不多。我在这里就推荐一种——科技演讲辞——五全其美的作文题型。   科技演讲辞从体裁的角度分类属于议论性散文,议论文的最大特点就是“中心突出(思想深  刻)”、“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而演讲辞的最大特点就是“情感真切”、“语言流畅”,  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内容充实(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凡可用材料均可纳入)”,而科技  的表现特点往往需要大量的数据、原理说明,这样就可以附带地考查一下考生的说明文写作  能力。更重要的是——科教兴国正高潮迭起,从2005 年10 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开始,科  技自主创新已经上升为新的国家战略。因此,科技演讲辞成了能够充分展示学生与时俱进、  创新报国思想情怀和个人写作才华的最佳选择 一、五全其美功能及其三大特点   具体地说,科技演讲辞就是根据科技资料撰写的意在报告考生某一方面思想感触的议论性散  文。科技演讲辞的基础是科技资料,科技演讲辞的本质是演讲辞——即“意在报告考生某一  方面思想感触。” 在演讲辞中,既可以看出考生的笔头表达能力,也可以窥见考生的口  头表达能力。撰写演讲辞,考生的真正目的是诉诸于口,诉诸于笔仅仅是为了更流畅更丰富  地诉诸于口。通过诉诸于口,可以使大量的接受者在同一时间甚至同一场合之内接受考生的  思想感情。考生不可能给接受者提供较多的思索问题的时间,因而,演讲辞必须具有如下“五  全其美”功能: ○1 观点突出深刻; ○2 内容丰富翔实; ○3 情感真切实在;   ○4 语言流畅形象; ⑤结构严谨紧凑。 综上所述,科技演讲辞的确是一种比  较理想的考场作文题型。它不但适合考查文科学生的表达能力及知识面,而且适合考查理科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知识面。 概括地讲,科技演讲辞具有如下三个重要特点: ○1  文理知识渗透文理能力交融。演讲辞属文科知识范畴,撰写演讲辞属于文科技能范畴。科技  材料属于理科知识范畴,分析、认识、运用科技材料属于理科技能范畴。 ○2 笔头表达  能力反映了口头表达能力。现实生活中,下笔如有神者并非都是口若悬河之人,而口若悬河    者也并非全是下笔如有神之人。当然,既能落笔成文,又能出口成章的人也是比较多的,这  类考生撰写演讲辞,肯定会取得成功。 ○3 能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化平实为  深刻。考生在撰写演讲辞时,不仅要把演讲辞写得优美,而且必须写得动人,不仅要让评卷  教师快速接受考生的思想感触,也要让设想中的听众通过耳朵接受考生的思想感触,因此其  表达方式——字、词、句、语、修、逻就不能过于深奥。一定要简单明了,生动形象,发人  深思。 科技演讲辞的突破焦点主要在于对科技材料的运用上。如果在科技演讲辞中,你  将复杂、抽象、平实的材料简单明了、生动形象、发人深思了,那么这篇科技讲辞也就取得  了成功。 二、科技演讲辞突破方法及强化训练示例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此类题  型的突破方法有如下三个:○1 分清重点材料与非重点材料,根据需要可以对材料进行瓜分  或重新组合;○2 运用形象化的手法,如比喻、借代、象征等;○3 通过概括,将材料上升到  理论高度,最好能揭示问题所含蕴含着的哲理,从而实现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 10  分”里例举的三大指标——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问题或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强化训练题:先阅读两段综合资料,再按要求作文。 [其一]目前中国沙漠、戈壁  及沙漠化的土地共149.6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5.5%,其中约有16 万平方公里是人  为造成的,目前仍以平均每年1560 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其二]中国最大的长白山林  区的森林主体正以每年3.5 万公顷、500 万立方米的速度消失。伊春地区年产原木590 万立  方米,而当地居民一年要烧掉300 万立方米。西南横断山区为中国第二大林区,同样砍伐过  量。西双版纳州的森林覆盖率已从50 年代的50%降为目前的30%左右。四川是中国主要林区  之一,估计砍伐更新之比约为 10:1。海南岛是我国主要的热带森林区之一,解放初期天然  林占全岛面积35%,至1981 年降为10.5%,现只剩7%。非主要林区更可怕,福建每年生长木  材1800 万立方米,年砍伐量达2500 万立方米。 世界森林覆盖率为22.0%。而中国森林  覆盖率仅12.7%,排名世界的第120 位。中国目前每年采伐量已超过生产量的50%以上。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以《绿化祖国大地》为题,写一篇动员同学植树造林的演讲稿。   绿化祖国大地 •吕俊 (这一作文题非常平凡,并无独特引人之处。但平凡的  题目并不意味着平淡的正文)。 同学们,首先,我请大家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提请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