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江 苏 高 考 优 秀 作 文 选 登
高考优秀作文之一:一 叶知秋
合抱之木生于毫 末 ,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可见无论是一沙一木 , 还是一叶一花 , 总在细枝末节处隐现端倪。
小小的蜡烛竟会 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改变了整个山洞的环境,迫使那些斑斓的大蝴蝶只能另寻栖所。
一叶零落,便知 秋天将至。的确,注重细节需要有如 “ 尘 ” 的心思。这是一 门洞察世事的学问,并非机械地观察记录,也不是四处探听偷窥,而是以一种至情至性的眼 光来看待万物。这几位朋友,在进洞前只有对大蝴蝶的好奇和探索,全无对生命的尊重,因 而他们贸然点燃蜡烛。如 “ 尘 ” 的心思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心 灵探索,并不是高等生物对低等生物的征服。 “ 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 这是苏轼对于生命的大度。这位执铁板唱大江 东去的真男儿,心中也有这种如 “ 尘 ” 的时刻。不过,此情 并不令人费解,倘若没有这等如 “ 尘 ” 的心思,又怎能留下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的绵绵无绝的佳句?
心 思 如 “ 尘 ” , 不仅 需要 “ 怜蛾 不点灯 ” 的 大 度 与 包 容 , 还 需 要 我 们 有 触 动 事 物 核 心 的 敏 感 。
当我们有了触动 事物核心的敏感时,才真正明白细节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力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看得更多, 看得更远。佛说: “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 。佛独具慧 眼,从一花一叶之中,看到比凡人深得多也远得多的东西。懂得细节的人,往往能占尽先机。 但凡有智慧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先知性。同为凡人,为何他们会有这 种先知性?究其原因,是他们触碰到时代的脉博和神经,从细节出发,观凡人之不能观,悟 常人之不能悟。
细节,总是腐朽 事物的报丧者、新鲜事物的召唤人。当宗法制度在第一个诸侯国被破坏时,当文字狱兴起、 抓起第一个书生时,当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第一个民众时,当中国国门第一次被外国列强打开 缝隙时,这些细小的迹象都预示着某种地覆天翻,而有智慧的中国人会毫不犹豫地见微知著, 迎接变化,抓住机遇,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先驱者。
常 言道: “ 细节决定成败。 ”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但凡心中怀有大爱 又 能 关 注 细 节 的 人 , 必 能 为 时 代 所 成 就 进 而 成 就 一 个 时 代 。
高 考 优 秀 作 文 之 二 : 拒 绝 “ 平 庸 之 恶 ”
大千世界,宇宙 万物间都存在着细微却不容忽视的联系,轻牵一角,或许也会导致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效果。 因 此 , 每 个 看 似 无 心 的 举 动 , 都 有 可 能 对 社 会 造 成 深 远 的 影 响 。
西谚有云:没有 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我们纷纷抱怨社会道德的滑坡时,当我们满怀怨气地仇视 着各种不良行为时,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当之处,抑或我们有没有纵容 助 长 过 这 类 的 “ 恶 ” 呢 ?
美国作家阿法特 曾提出一个概念:群氓。这个词,是指普通大众集体无意识地作恶却丝毫不觉愧疚。必然的, 这种行为不仅使家国蒙受损失,更会麻痹人们的心灵,须知,此词在中国是颇为适用的。无 论是高速公路上货车翻车引来成百农民哄抢柑橘,还是许多居民每人拿走一块砖致使雷峰塔 的倒塌,抑或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 “ 中国式过马路 ” ,无一 不 是 “ 群 氓 ” 品 行 的 体 现 。
似乎自古以来人 们就有这样的印象:官是恶的、贪婪的,而民是善的、无辜的。这种想法,显然有点不全面。 当个人被裹挟在群体之中时,他便会认为跟随众人所做之事无可非议,甚至不会意识到自己 正在作恶,这是多么可怕又可悲的事情!而 “ 法不责众 ” 的 观念,更成了助长这种 “ 平庸之恶 ” 的借口。
“ 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 如今的中国人民已不再是鲁迅先生笔下的 麻木看客。然而,一些人却日渐堕入一个更加荒诞的怪圈。所以,我们必须自省,分清善恶, 坚持自我。光说不做是没有用的,口头上 “ 感动中国 ” 绝对 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
当然,我们更应 当看到希望的曙光。如今网络的发展,也使得正能量被广泛地传播;多少温暖感人的故事, 为我们带来了黎明的脉息。随着越来越多人的觉悟,中国正向着文明大国之梦迈着坚定的
步伐。
仅 仅做到 “ 勿以恶小而不为 ” 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做到 “ 勿以善小而为之 ” ,中国社会的面貌才会有真正的改观。 拒绝 “ 平庸之恶 ” ,养一身浩然正气,和整个国家一起走在 追梦之路上,必能见到明日的灿烂朝阳。
高考优秀作文之三:一件小事
“ 拍死一只蜘蛛 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别怕,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 我紧紧地握着拳头,毫 无底气地给自己打气。
近了,更近了。
那只蜘蛛不停地 挪动着那几只可怕的腿,慢慢地向我逼近。我似乎能想象到它的眼睛里闪烁着怎样凌利的光 芒,它晃动的触脚上一根根绒毛怎样摩擦,怎样从它的嘴里吐出一根长长的蛛丝然后将我包 裹,一点一点地吞噬 „„
我只要操起手边 的任何一样东西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这只是蜘蛛拍死,可是我四肢僵硬,什么也做不了,只 能 眼 睁 睁 地 看 着 它 向 我 逼 近 , 一 步 又 一 步 地 向 我 逼 近 。
此时,我只觉得 无比悔恨。
我老早就看见这 骇人的东西了。它停在我前面男生的肩上,我本想告诉他的,但我又想到这是高考,如果不 告诉他,他被蜘蛛吓到,影响了发挥,岂不是给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吗?
说,还是不说, 这是个问题。
最终我为自己描 绘的美好明天战胜了我的理智。
我,选择了沉默。 甚至带有几分幸灾乐祸。
蜘蛛还在逼近。
这一刻,我感觉 不到考场,也感觉不到周围的老师和考生,仿佛天地间只剩下我与这只蜘蛛。
我感觉到由衷的 恐惧,我想尖叫,嗓子却睹得我发慌,干得我发疼;我想狂跳,四脚却不接受大脑的指示; 我想大声哭泣,可泪腺似乎停止了运作 „„
刚刚下过雨,外 面 一 阵 阵 土 腥 味 恶 心 得 让 我 想 吐 , 这 一 切 的 一 切 简 直 像 是 恶 梦 。
忽然,它一个翻 身 , 竟 然 , 掉 下 了 桌 子 , 监 考 老 师 从 我 身 旁 经 过 , 一 脚 踩 了 过 去 。
我瞪大眼睛望着 地上泥糊糊一般的尸体,深深地呼了一口气。抬头,看见黑板上方挂着的时钟,还有不到一 个 小 时 的 时 间 , —— 我 还 什 么 都 没 有 写 。
看着干净的考卷, 我欲哭无泪。如果我告诉了那个男生?
这,不过是 一件小事!
可我什么也没说, 它 毁 了 我 的 人 生 ! 我 的 脑 海 一 片 空 白 , 死 死 地 盯 着 那 只 蜘 蛛 的 尸 体 „„
高 考 优 秀 作 文 之 四 : 不 深 不 浅 种 荷 花
犹记以前读川端 康成的《雪国》 , 梦中都回荡着那和服女子的温润笑靥,便痴痴地到花市上买 了株樱花来,也盼着一日如霞烟云可映着我家屋檐。
谁想不几日,那 花竟死了。老农听着我的叙述,微微地笑: “ 樱花怎么能那么养呢?它有自 己的种法。 ”
那一刻,我猛然 间开悟,原来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惟有适合自己才可开出一片繁华,否则生且不易,又 何来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想来又有多少人 沉迷于仿效他人的热潮,丢了自我?塞辛格《麦田上的守望者》风靡一时,大街上戴鸭舌帽 穿风衣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歌德为慰藉自己的书出版,一时自杀又成为一种时尚。当时尚 的潮流席卷于世,当喧哗与骚动潮水般涌来,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与自信,坚持自己,寻找 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蝶翼翩翩,这群 精灵懂得避开烛光,不做那扑火的飞蛾,而去尽情享受自己的幽暗。我们为人处世亦该如此。 古人诗云: “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 这便深 谙为人之道。何处种菱何处种稻与如何摆放我们的心灵原本是一个道理。大时代的喧哗与骚 动原本与你无干,你只养一池心莲,自守一树清凉,便自得其所,岂不快哉?
人生如雪中观鹤, 有清净,亦有混杂。前者心思明亮,不掺一丝杂质,如弘一大师一句 “ 华枝 春满,天心月圆 ” ,天地间便盈满了纯净。后者则有污浊有沼气。人活于世, 不 求 随 波 逐 流 , 便 如 一 朵 墨 梅 , 可 静 静 绽 放 于 生 命 的 绢 帛 。
再想古代士子熬 得十年寒窗,只求一举成名天下知,竟是痴了。生不用封万户侯,只求如徐霞客,遍览名山 大川,一仆一驴,一笔一绢,任他世事烦扰,我自有天枕地床;更无需黄袍加身,便如蒲松 龄 “ 老于世情乃得巧,昧于世情则得拙 ” ,他秉持一拙所自 安的生命准则,在野狐鬼妖间荷有一颗天籁自鸣、童真满掬的心灵,给无数士子以 “ 书 中 自 有 颜 如 玉 ” 的 想 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