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标 题 作 文 (10 个)
1 .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 文章,文体不限。
【 构思点拨 】
①审题的关键词是“听”和“美”二字,“听”引入文章要表达 的对象,“听”也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美”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美” 可以是自然的美,可以是社会的关,也可以是生活美的或艺术的美等等。文章重在表达审美 享受的过程:即为什么美,美在何处。“你”显示了文章所要使用的人称,可以具体有所指, 也可以泛指,表示了一种共享。整篇文章应表达对所听对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②因为是“听”而不是“看”,所写有些受限。文章可以实写, 比如可写由听到某人的话、某书声、某故事、某教诲、某音乐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 写,比如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
③对美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美的感受是 有感染力的,震撼力的;表现的“美”不应该是低俗的、不健康的。
2 .请以《在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为题,写一篇不少 于800 字的文章。
【 构思点拨 】
此文题有三个关键词:飘雪的季节、守候、 花开。这里“飘雪的季节”可以是实指,以此为观照可写雪花是春的使者,雪花来了,明年 的花期就近了。也可以是虚指,“飘雪的季节”指的是恶劣的环境,人生所遇到的困难、挫 折等一切逆境,而“花开”则与此相反,指人生的顺境,美好的生活。以此为观照,文章要 表现人的乐观、豁达、不屈、积极向上等心态。当然,写作时,也可虚实并举,以实衬虚, 化实为虚,使文章更雅致,更含蓄。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 文章。
某世家之子很善于写文章,初赴童试,某 父以为必首选无疑。及发榜,竟名落孙山。经查卷,见其用墨如淡薄雾,乍有乍无,不可辨 识。责问孩子,方知因考场中没有书童磨墨,自己又不会磨,只用砚内残墨,所以字越写越 淡,后来就看不见了。
请以《这位世家子弟的父亲查卷后的心理 活动》为题作文。
【 构思点拨 】
这是一道单项能力训练的作文,只能描写 心理活动,且只能描写其父亲查卷后的心理活动。
应当阅读材料,深入理解其父在教育孩子 问题上的偏颇作法:只重知识、重读书作文,不培养孩子料理日常事务的生活能力。
在此基础上,想象、推测出其父面对孩子 落选的现实,可能出现的心理活动:
或对过去的教育思想反思,重新认识;
或仍执迷不悟,无端地抱怨考场没有书童 磨墨;
或片面地责怪自己考虑不周,没有给儿子 带足墨。
只要符合人物个性特点,围绕落选这个中 心都可。
描写的方法,可直接刻画和交待,也可用 人物的自言自语即戏剧性的独白,还可通过梦境或幻觉进行描写。
不用交待、重复材料中的情节,不能穿靴 戴帽,用赘言冗语去占用篇幅。
4 .请以《其实很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 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 构思点拨 】
这道作文题的第一个特点就是限制与开放的巧妙结合,下面几种 构思,有助于你写出文采斐然的佳作。
①扫描生活中感人的场景,进行镜头剪接式写作。作文题中的“其” 指什么,这就是命题者留给的广阔思维空间,可以从横向思维的角度来观察社会,以镜头扫 描的方式,搜集生活中点点滴滴感人的场景,汇入笔端,以镜头剪接的方式,再现生活的精 彩,最后再以简洁的语言点明中心,就能构思出佳作。
②细腻再现生活细节,探求生活中最诚挚的情感。“其实很简单” 一题的言外深意就是有复杂的外观,有缤纷的表象,而要求学生写作时力求透过复杂的外观 与缤纷的表象看出本质,在扑朔迷离中看出规律,所谓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应当就是这道 作文题的写作要点。因此,在写作时,应当把生活中的细节放大,然后提炼出最诚挚的情感。 将细节与情感巧妙合一,会使文章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深刻性。
③畅谈看法,逐层论证。如果发表议论,则需要指出“很简单” 的具体所指,也就是你所持的观点,然后分析为什么说“很简单”,进一步论述怎样做才能 达到“很简单”的目的。换言之,就是要逐层进行论证,这样才能使观点与议论富有说服力。
5 .请以《温暖心灵》为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 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
【 构思点拨 】
①盘点生活仓库中“温暖心灵”的人和事。这种盘点可以是自己 生活体验中所积累的,也可以是自己阅读中所积累的。对于前者,适合写出感人至深的记叙 类文章,对于后者,可以写出感人的议论类文章。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温暖心灵”的 故事,而是需要我们去发现、挖掘及提炼。当我们收集到了许多这样的例子,便可以加以比 较,择其新颖者作为写作素材。
②采用对比法,写出一个变化。可以从不“温暖心灵”写起,经 过暗示、伏笔与铺垫,写出情感的转变,从而将事情写得摇曳生姿,这样文章内形成对比, 情感波澜起伏,又收到了“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效果。
构思范例①:这个题目当然可以写成议论文。写作时,可以围绕 什么是“温暖心灵”的做法,“温暖心灵”有什么作用,怎样才能做到“温暖心灵”,并援 用一些互相关爱的事例,诸如丛飞的事迹,等等,就可以写出一篇条理清晰的议论文。
构思范例②:我们可以这样思考:生活中并不是一直都在“温暖 心灵”,必然会有一些不“温暖心灵”的人和事存在,那么这些人、事如何转化成“温暖心 灵”的呢?如果从这样角度构思,可以写出波澜,将人和事写得摇曳生姿,波澜起伏。
6 .请 以《走在路 上》为题写 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
【 构思点拨 】
“路”既可以是本义上的路,又可以是通往理想之路、生活之路, 还可以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过程„„“走在路上”,重心在“走”,强调过程重于结果,贵 在参与,重在实践,责在追求,贵在奋斗不息。
【最佳立意】
①路是人走出来的,不肯走路的人永远也达不到目标,不敢走路 的人永远欣赏不到远方的风景。
②只要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不息,即使永远达不到目标,也是可 贵的。
③不要因为有坎坷就裹足不前,不要因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止步 不前,要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④既要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又不要贪恋沿途的风景而忘记走路。
⑤不要总是低头走路,要经常抬头看路、回头看路,要经常清除 掉鞋里的“沙子”。
7 .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字 , 根 据 要 求 作 文 。
08 年春晚之后,盲人歌手杨光这个名字已家喻户 晓。他的身世颇多曲折,8 个月时就因病失去了光明。他一直在用心去感受阳光,触摸这个 世界;虽然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的心中却拥有灿烂的阳光,他一直在用阳光般的心态去 追梦。他说:“我成功的标准就是把快乐、温暖传递给我的观众。谁又能说我不是真的阳光 呢?”
请以《拥有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文体 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 字。
【 构思点拨 】
“阳光”的含义丰富多样:①阳光就是爱和温暖;②阳光就是珍 惜和乐观;③阳光是一种纯净;④阳光是一种生机和永恒;⑤阳光是一种宁静。
本题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写议论文,最好确立分论 点,具体写作时可以按以下思路展开:
(一)取“拥有阳光就是爱和温暖”的含义立论:
分论点一、我们时时享受着阳光般的爱;
分论点二、我们要尽己所能,向身边的人奉献温暖。
(二)取“拥有阳光就是乐观的心态”的含义立论:
分论点一、拥有阳光般的乐观心态,也就拥有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分论点二、拥有阳光般的乐观心态,就能感染周围的人一起快乐 起来。
(三)还可以取“拥有阳光就是追寻光明、灿烂、生机”的含义 立论。
8 .请以《名人,我对你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中的“名人”可以是某位历史 人物,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某个艺术形象。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800 字。
【 构思点拨 】
这道标题作文,除不用再拟标题外,与一 道话题作文是完全一样的,所写的范围同样是非常广泛。主要考查作者的想象力和认识水平, 它提醒了考生,要扩大课外阅读,具有有创造性思维。
写好本文的关键是选择与谁对话。题中的 “名人”的范围已做了限制,“名人”必须是成了“历史”的人物,或文学作品的某个艺术 形象。每个时代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些人,我们称之为“名人”,根据我们手头掌握的专题材 料,内容上既可以大处落笔,选择他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表现给时 代带来的某一方面的影响;也可以小处着手,和他们在学习、生活、理想、人生等诸方面进 行探讨、商榷,倾吐心声,谈及自己的看法;“名人”都会有故事,我们不能忘了走进他们 的世界,不能忘了引经据典,更不能忘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目的;我 们要剔除其功成名就后的暮气,继承其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朝气„„
体裁上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写成书信、采 访记、童话、小剧本等。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微笑,是人们美好生活中的一剂神秘配方。 它可以完善你的自我形象,使你在社会交际中独具魅力;它还可以给你带来成功效应。为你 创造出经济价值„„
请以《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 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 构思点拨 】
这道命题作文,重点培养的审题构思能力, 引导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与人为善的处世方法。
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风霜雨雪, 也有电闪雷鸣。成功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微笑着去享受它;失败的时候,不要捶胸顿足, 微笑着去接受它;失意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微笑着去面对它„„
生活的经验证明,用微笑把自己推销出去, 成功的机会往往会更大。你若是微笑着,干同样的工作你就能比别人省不少力气;相反,如 果整天绷着脸,你就可能事倍功半„„
构思时,应注意将立意集中在某一方面或 某一领域,如学习中的某一次成功或失败、跟同学的某一次矛盾冲突与和解等,从而给读者 以启迪。
10 .请以《不看自己,才能有所看》为题作文。
有位哲人说:“有一些场合,我们心理学 家像马一样陷入不安中:我们看到面前有我们自己的影子,于是踌躇不前。心理学家必须不 看自己,才能有所看。”面对生活,有的人因为曾有过失败,便不敢主动去接触,有人因为 平凡,便以为无能而不想去接触,有的人则因为已经取得过成绩,怕弄不好有损自己的荣誉 而不愿去接触„„
注意: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 800 字。
【 构思点拨 】
题目是一个判断,观点已经具备,立意便 不能自定,不能颠覆,必须接受这个观点的约束,用自己的说法来论证或用自己的故事来演 绎这个观点。
这个判断是形象含蓄的,要能看出其赤裸 意义。题中的“不看自己”的意思,其实就是“超越自我”的意思。人最可怕的敌人是自己, 具体的说如自己的满足、不思进取等等方面,“不看自己”的意思其实就是战胜自己的一些 弱点、缺点。“才能有所看”是在“不看自己”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程度。“有所看”是“看 见”了前方追求的目标和动力。
明白了题目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反面或反 面来编故事演绎这一观点,分析道理引用历史上一些人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 二 、 话 题 作 文 (15 个)
1 . 阅 读 下 面 的 材 料 , 根 据 要 求 作 文 。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 的呼唤,低声的诉说;
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 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 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 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话题,写一篇 文章。
要求:①文体除诗歌外自选,题目自拟, 立意自定,不少于800 字②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工整。
【 构 思 点 拨 】
材料用排比句的形式告诉我们不同的声音 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影响。有这样一种声音,在诉说着爱、责任、良知„„而你听到了这样 的声音,会丰富你的情感,净化你的心灵,提升你的境界„„
看话题,注意话题中每一个词语。
文体自选,不是不要求文体,而是在表达 方式上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如果写散文,可以叙述自己聆听某种声音的经历,细致 地描写这种声音,然后写出聆听之后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边叙述描写边抒情,感 情要真实。如果写议论文,首先要确立论证思路如何展开,能够鲜明地亮出观点,正文部分 围绕这种声音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论证,切忌空发议论。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知名作家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 写 一 个 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 度日如年,在 获 得一本棋 谱 后,他整天 研 究棋 谱 , 并 在 脑 子里 对 弈,于是日子 过 得 飞 快。
可是生活中有人因 为 自卑而 与 成功擦肩而 过 ,有人因 为 嫉妒而 与 友 谊 背道而 驰 , 也有人因 为紧张 而
与从 容 缘悭 一面„„
请 以“放 飞 心 灵 ” 为 题 写 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 诗 歌外,文体不限 。
【 构 思 点 拨 】
这个作文题切合新课标中“认识自 我”“关注人生”的要求,关涉“人和自我”这个向度。写作本题,一般要确立一种积极的 价值观和处世态度,推崇励志自强的品质,呼唤对卓越的不懈追求,促进自我发展等。
本题由两个关键词组成,一是“放飞”, 一是“心灵”。写作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心中有阻碍自我健康发展的“困 境”“约束”;第二,必须把重心落在“放飞”上,即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第三,需要 一定的内在条件,需要体现以自我的价值观、有品位的精神追求为动力。总而言之,就是通 过对自我内心的探索和思考,找到心灵的寄托,改变心态,从而放飞心灵。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选择自己在日常生活、 学习中的经历,找到一个心灵的转折点,以此为契机冲破心灵的屏障,实现心灵的放飞。具 体的转折点,可以是自己内心的顿悟,可以是师长的教导,可以是朋友的鼓励。写作时,一 定要突出重点,写出自己最真实、最深切的感受。
如果写议论文,一定要抓住“放飞”这个 关键词,以积极的价值观为主线,用典型的事例和清晰的论证思路,使“放飞心灵”这一论 题充实具体。当然也可以求助于文化名人,用韩愈、柳宗元、苏轼等耳熟能详的事例来论证 自己的观点。
3 . 阅 读 下 面 的 材 料 , 根 据 要 求 作 文 。
1920 年,一位十一岁的小 男孩踢足球时,不慎砸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索赔12.5 美元。男孩回家向父亲求助,父亲 严肃地告诉他:“我先借钱给你去弥补你的过错,但你在半年内必须还我。”从此,男孩开 始了艰难的打工生涯。半年后,他如数归还了父亲的12.5 美元。
正是那12.5 美元的压力,燃起了男孩发 奋成才的热情,让他在经历了许多人生坎坷后当上了美国总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里根。
功成名就的里根在追忆往事时,特别地提 到了这段“青春加压”的经历,他说那份压力带给他刻骨铭心的动力。是的,在人生旅途中, 很多时候,压力就是动力。尤其在青春年少时,多增加一些压力,往往可以促进青少年更好 地成长。
请以“给青春加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