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门一脚2013年最有可能上榜的高考作文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  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  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  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  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原则一定能给你一些人生哲理的启示。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涵哲理的理解,以“沉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  或记叙文。

       【写作提示】

       “沉潜”“蓄积与勃发”有三个层次含义:一是指一种策略,一种权宜  之计,一种智慧,属于谋略层面意义;二是指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三是  指一种“忍”“韧”的哲学理念,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心理素养,一种收敛、内向、  自省,锻造灵魂的手段。它当然可以指具体的人或物,可以写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指  抽象的哲学思辨。可以写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更可以写果断出手一鸣惊人。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面前困难重重,出头之日遥不可及时,何  不学学企鹅的沉潜?这种沉潜绝非沉沦,而是自强。如果我们在困境中也能沉下气来,不被  “冰棱”吓倒,在喧嚣中也能沉下心来,不被浮华迷惑,专心致志积聚力量,并抓住恰当的  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登陆!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人,注定  就会被命运的风浪玩弄于股掌之间,直至筋疲力竭。

       甘于沉下去,才可浮出来,企鹅的沉潜原则,也适用于人的生存。

   【主要问题】:分论点设置不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论点角度失当。例如论点:沉潜具有强大力量。

       分论点:1)写文章,讲求的是一种让人喟叹的气势。 2)搞学术研究的  人尤其需要注意沉潜。分论点只有两个,不完整;句式随意,不匀称;仅从写文章、搞学术  研究两个方面来阐述,视野欠开阔,缺乏代表性。

       2、分论点重心偏移。例如论点:美丽的弧线来自沉潜。

       分论点:1)沉潜之后的弧线,是最完美的弧线。2)沉潜之后的弧线,  是最具魅力的弧线。3)沉潜之后的弧线,是创造奇迹的弧线。分论点的重心偏向了弧线,而  不是“沉潜”。

       3、分论点杂乱无章。例如论点:沉潜重要分论点:1)沉潜,是为了下  一次还能够爆发。 2)沉潜,是为了下一次有力的爆发。3)沉潜,是为了掩藏自己的爆发行  为。

       【精彩分论点】: 1.《为人生蓄势》:为人生蓄势,要有足够的勇气;为  人生蓄势,要有坚强的信念;为人生蓄势,要有恒久的耐心。 2.《沉潜,为成功蓄势》:沉  潜能够历练我们的意志;沉潜能够积聚我们的实力;沉潜使我们准备得更完善;沉潜使我们  对未来更有信心。

     【例文展示1】

       沉潜与成功

       昙花用一年的默默酝酿,才换来一夜的风姿绰约;蝉虫用四年的地下修  练,才换来四周的放声高歌;企鹅用竭尽全力的沉潜,才换来迅猛的腾空而起„„自然现象    向我们透示着一个哲理:沉潜是绚烂前的孕育,沉潜是高亢前的酝酿,沉潜是腾飞前的蓄势。  

       在被动不利的形势下,采用沉潜的策略,往往能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  为有利,从而获取成功。从古到今,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无数的事实都为这条哲理作出了  令人信服的诠释。

       沉潜能使人反败为胜。公元前496 年的吴越之战,越国败北,勾践请降。  吴王夫差以越王质吴为条件,许降撤兵。勾践一如夫差手下忠实的臣子,听凭夫差呼于车前  马后。甚至在夫差犯病时,勾践竟愿亲尝夫差粪便,以配合太医用药。三年,夫差为勾践的  “忠诚”所动,如勾践所愿,他终于再次回到了越国。于是,他卧薪尝胆,整顿国政,励精  图治;招贤礼士,重用能人;发展生产,安富救贫,使越国逐渐走向强盛,十年后,终于像  企鹅一样“潜到适当的深度”,公元前475 年,越国攻吴,吴国败北,夫差自刎。

       沉潜能使人优秀卓越。康多莉扎?赖斯,这个名字让无数人艳羡而又嫉  妒。是的,一个黑皮肤的女人凭什么登上美利坚合众国国务卿的宝座?她出生在种族歧视最  严重的阿拉巴马州伯明翰,但她没有选择屈服,也没有选择武力抗争,而是选择了像企鹅一  样沉潜。严酷的种族歧视让她相信这样一条严峻的真理:黑人的孩子只有做得比白人孩子优  秀两倍,他们才能平等;优秀三倍,才能超过对方。于是多年之后,她凭借全面优秀的素质、  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能力青云直上,画出“一道完美的”人生“弧线”。

       沉潜能使国家走向复兴。当年,邓小平同志根据复杂的国际形势,根据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现实和面临的任务,高瞻远瞩,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  为”的国家发展战略,使中国经济走向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不  可事事都锋芒毕露,甚至以一种“大国主义心态”处理国际问题,热衷于在国际事务中起“带  动”和“领导”作用,事事想冲在前面,那样就可能引起本可避免的、不必要的对抗。倘若  我们当初不是像企鹅一样奋力沉潜,韬光养晦,能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吗?

       沉潜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像昙花一样不懈地蓄积养分;沉潜不是贪图安  逸,而是像蝉虫一样默默地磨砺自强;沉潜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像企鹅一样奋力地下潜蓄势。  它虽然充满寂寞与痛苦,却能让养分变得充足,力量变得强大,结果变得精彩。

       把沉潜作为我们人生的策略吧!不管目前我们的处境多么艰难,形势多  么被动,条件多么恶劣,只要我们有了企鹅的智慧,就一定能“腾空而起”,抵达看似陡不  可攀的彼岸。

   【例文展示2】

       人生的深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喷薄而出的海啸蓄势在大海的深处,震烁天地的雷电酝酿在云层的深处,  参天屹立的大树扎根在泥土的深处。自然的力量大都来自于自然的深处,而我们人生的力量  又源于何处呢?

       毋庸置疑,它来源于我们人生沉潜的深度。换句话说,我们沉潜的深度  给了我们人生中最关键的力量,而关键的力量决定了我们人生的高度。

       沉潜深度源自持之以恒的毅力。俗话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水  滴的力量来源于它们将自己沉潜在时间的长河中,日复一日,终成穿石壮举;细绳的力量来  自于它们将自己捆绑在岁月的车轮上,一次又一次,终成断木伟业。俄国著名画家列宾为了  画好那幅《涅瓦河边的普希金》,阅读了大量有关的历史书籍和诗作,进行了长时间的构思,  画了数百张草图。他不断描绘,反复修改,为了完成一幅理想的画作,他竟花去了20 年。20  年的描描绘绘多么枯燥,可列宾坚持了下来;20 年的涂涂抹抹多么耗费心血,可列宾沉潜了  下来。列宾用20 年的光阴展示了他人生沉潜的深度。

       沉潜深度源自始终如一的专注。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只    有专注才能将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可有人偏偏不为之所动。著名昆虫学家洪式闾在杭大工作期间,潜心科  研,身在西湖边,竟十多年不曾游览西湖。他说:“天下美的东西太多,而我的事情更多。”  古人云:“性痴,则志凝。”而洪式闾正是用他的性痴去挖掘他人生的深度,这样的深度美  足以让西子湖黯然失色。

       沉潜深度源自不畏困难的勇气。人生的道路蜿蜒曲折,荆棘丛生,只有  具备开拓进取的勇气才能无往不前。阴冷、肮脏、潮湿的实验室可以让仪器失灵,可以使人  的健康受损,但从未动摇过居里夫人投身科学研究的信念。居里夫人1899 年2 月6 日的工作  日记上记下了室温:摄氏六度,然后在旁边一连打了十个惊叹号,表示了她征服任何困难的  决心。玛丽?居里夫人,一个女子,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个勇者。她的人生深度在她战胜了  一个又一个困难后,在打下的一个又一个惊叹号中延伸。

       没有深潜入水,企鹅就不会有破水而出、登上陆地的力量,也就没有了  那一道优美的经线;同样,如果没有深潜的功夫,一个人就只能永远漂浮在人生的长河中随  波逐流,永远无法登上属于自己的陆地,更无法飞上属于自己的天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江万丈,非一川之功。我们的深潜需要我们  的毅力,我们的专注,我们的勇气。有了这些,那么就让时间去蓄积我们的能量,让生活去  酝酿我们的爆发。只有冲天而起的那一刻,才是我们创造人生新高度的时刻,才是显示“沉  潜”巨大力量的时刻。

     【例文展示3】

       木鸡不呆

       古来圣贤,许多貌不扬而言不慧,然其行必灵巧异常,如《老子》中所  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真正有才能的人,不会总将自己的才能挂在嘴边。  他们的目标是天空,所以他们不会满足于在水面游弋。他们会将自己沉得很深很深,如同材  料中的企鹅一样,然后等待,等待一个能使他们奋力冲出水面的时机。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庄子》中的那只木鸡。《庄子·达生》记载:纪渻  子善于训养斗鸡。他训养好的鸡,听见别的鸡叫毫不慌张,“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  木鸡看似呆笨,实则在窥伺时机,当对手叫嚣着奔过来的时候,他会竭尽全力奋力一击,犹  如道家之“太极”,不用每招每式都追求强劲迅捷,只要在反击的时候制服对手则足矣。

       木鸡的“呆”非同于“傻”,它是在积蓄力量以给对手致命一击,在对  手的轻视与嘲笑声中将其击败。这不是耍阴招,而是沉稳,是谋略,是智慧。

       历史的长河中,沉稳、老练的人不可胜数,然而能有木鸡一样谋略的人  却是凤毛麟角,勾践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春秋时,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雪耻,“苦身  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勾践亲身为吴王夫差驾车,被夫差所驱使,  他看似屈服,内心却暗暗的积蓄着一股力量,当这股力量突然迸出,袭向夫差的时候,一切  都已注定。勾践忍受住一时的耻辱,用十年的沉潜,才换来了日后雪耻时的畅快,这是他的  沉稳;他假装顺从,实则积累力量,这是他的谋略;他窥伺时机,恰到好处地释放出积蓄的  力量,这是他的智慧。他的言行诠释了后发制人的真谛,也是“木鸡不呆”的应验。

       其实,我们学生不也是一只只活生生的木鸡吗?我们十二年磨一剑,不  断的用知识浇铸自己,充实自己,强化自己,为的不就是高考那奋力的一击吗?正如材料中  的企鹅,为了能冲出水面,登上冰岸,努力的使自己沉入水中,哪怕深一点点,也会为它冲  出水面多积蓄一份力量。    木鸡不呆,呆的是浮躁的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