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考点提练作文序列化提升(5)文体(议论文)

   2014 高考语文一  轮复习考点提升练:作文序列化提升--会写规范的议论文 

    会写规范的议论  文   ——   今 古 河 山 有 定 据     

    阅卷老师是如  何就是否符合 

    议论文文体要  求判分的 

      

    议论文文体是考场上大多数考生的首选。因此,写作时更要有  清晰的文体感和鲜明的规范意识。那么,考场上阅卷老师如何判评议论文文体是否规范呢?   

    我们在判断议论文的标准时,要求:议论文围绕某一观点展开,  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论点、论据、论证方法都有。  (  江西卷  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手记  ) 

    在阅卷过程中,议论文文体特征这一要点是从两个方面来考查  和衡量的:其一,着眼于文章语言整体上采用的表达方式,看是否突出了议论的特性,还会  参照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看是否符合论证的思维和逻辑;其二,着眼于具体论述的段落的语  言 运 用 。   (   福 建 卷 高 考 作 文 阅 卷 老 师 手 记    ) 

    看来,阅卷老师在评判议论文文体特征时最主要的标准有两个:  一是议论特征是否充足、突出,二是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议论性语言这些文体要素是否齐  备。 

    然而,考生在议论文文体上出现的问题也恰恰是议论特性不足,  记 叙 特 性 有 余 。 这 一 点 从   “   系 列 四    ”  关于记叙文的论述中完全可以得到印证。因此,这里面有  一个如何处理议论文中的议论和记叙关系的问题。 

    议论文必须以议论为主。议论,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既然要    “  摆事实  ”  ,肯定要叙述。  那么,如何叙述呢?这一点,它完全不同于记叙文的记叙。记叙文的记叙是主要的,有概叙  和详叙两种,以详叙为主。它讲究记     叙六要素的清晰性、叙    事的完整性,是中心思想的主要载体。而议论文中的记叙则是次要的,是概括式的,不求把  事物交代得那么清晰、完整,只要能交代、突出有利于论证的那部分事实材料,能够为议论  提供事实依据即可。如果详细叙述,连篇累牍,就会喧宾夺主,削弱或扭曲了议论文的文体  特性,就会有  “  文体不明  ”    之嫌了。 

    还有十分重要   的一点需要考生特别注意,就是  论据的使用。 

    很多作文仅仅停留在材料的简单罗列和叙述上,缺乏起码的分  析,更缺乏理性的思考。因此,作文   阅卷中,如果发现能够对现象事例进行  思 考 、 反 思 和 分 析 ,哪 怕 简 单 , 只要 言 之 成 理 ,往 往 能 够 获 得高 分 。    (2011   年 河 南 卷 高 考 作 文 阅 卷 老 师 手 记    ) 

    因此,写规范的议论文,或者使议论文文体特征鲜明,就必须  强化议论。要在议论上下功夫,做足文章。议,要议得实在,不能光说空话、套话;议,要  议得合理,这就要讲究方法,或举例,或对比,或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议,还要议得辩  证,切忌简单化、绝对化,在论述某一事物时,不要忘记事物的另一面及其发展变化。   

     阅 卷 老 师 对 考 场 议 论 文 打 分 的 切 分 层 级    (   以 满 分   70   分 为 例    )  : 

    (1)  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凡说理表达基本过关、  观点基本突出、材料基本充实的议论类文章,可以按   48  ~    52  分档次赋分。 

    (2)  

凡在  “    三基本  ”  的某一方面达到较好级别的,赋分可以提高一个档  次,依次类推。 

    (3)  对于借助随笔、杂感甚至杂文样式表达思想、  阐发主张的议论类文章,要反复审读,谨慎赋分。凡那些能够做到思想深刻、议论风生、纵  横捭阖的特别优秀的文章,要敢于打高分,直至满分;凡那些只会借助随笔或杂文写作形式,  而思想苍白、议论平淡、缺乏层次的文章,不能误判高分,而只能按一般议论类的文章标准  去如实赋分。 

    (4)   考虑到议论类文章的立意,多为解释    “  提示语  ”  (    材料  )   的文章,因此,凡能采取比较新颖的角度切入    “     材 料   ”   , 解 说    “  提示语  ”  的内涵与精神,    便可视为有亮点,提高两个档次向上给分。 

    (5)  由于多数议论类文章偏于简单举例且用例较  多,因此,凡有如下情形即可视为有亮点,可以在  62  分向上  判:选取比较新颖、生动、有个性的材料作论   据,而不是尽人皆知的    “  通常事例  ”  ;所用事例材  料能够有论证层次,并不平面展   开,不机械重复,每一例都能显示一个小论  点或层层递进的。 

      现场佳作 

    蓦然回首,莫要放手 

    2012  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治学的最高境界比作    “   蓦 然 回 首 , 那 人 却 在 灯 火 阑 珊 处    ”  。爱因斯坦也说过:  “  百  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  ”  东西方学者  的共识告诉我们,灵感这一人们心灵中闪过的微光是多么珍贵和重要。 

    然而,当今社会,人们总是在抱怨灵感的缺失,尤其是所谓    “  搞文艺  ”  的,精品着实不  多。真是这样吗?灵感这一微光,真的只在天才心中闪过吗?我以为不然。谁没有悲苦孤独  地走在寂寂的荷塘,看那出水很高的荷叶下奶白色的水?谁没有在英雄的事迹中沉浸陶醉,  大张双臂感受伟大的  “  停顿  ”  ?  谁没有见过向日葵那金黄的色调?凡此种种一闪即逝的共鸣,休说专业者,我辈凡人皆有。  可为何只有天才的大家才为我们留下了一篇《荷塘月色》、一首《英雄》、一幅《向日葵》?   

    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人们往往会将它轻易舍弃,只因为  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又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如今这种情况更  多 见 , 究 其 根 本 , 原 因 有 三 : 一 是   “   标 准 化    ”  时代里,不允许有  “  异端    ”   ,   “   权 威    ”  

 、   “   专 家    ”   、   “   大 师    ”   层出不穷,他们把持了话语权,制订出条条框框的    “  标准  ”  压抑了灵感,阻断  了 普 通 人 成 才 的 途 径 ; 二 是   “   全 球 化    ”  时代里人们的从众心理被无限放大,当个人被置于全球这  一更大的  “  集合  ”  下,汹涌  澎湃的  “   群众心理  ”   和    “  集体无意识  ”  将灵感扑灭,    将平庸之作炒作成  “  精品  ”  ;  三是商业化大潮将一切文化产品搞得像批量生产的肉、鸡、奶粉一样。 

    不错,标准的普及有助于界定,但真正的灵感、天才决不限于  标 准 。 卢 梭 的 观 点 不为 当 时 主 流 社会 所 接 受 , 他在 痛 苦 徘 徊 后醒 悟 :    “  我凭什么怀疑自己全部由思考与理智得出的结论呢?    ”   百 年 后 他 的 灵 柩 进 入 先 贤 祠 , 棺 木 上 写    “   此 处 安 息 着 自 然 和 真 理 之 人    ”  。全球化的大潮确实有助于文化普及、大众进步,但真正  的灵感却绝不是能由浑浑噩噩的大众所能发扬的,须有雄心有坚持。 

     卡梅隆在成为导演之前只是个卡车司机,他说:    “  当看完《星球大战》后,我出了一身汗,我意识到再不动  手拍一部电影,好电影就要被拍完了。  ”  当《泰坦尼克号》  在奥斯卡封王的那一刻,他喊出了  “   我是世界之王    ”  。 

    我们勿需羡慕卢梭、卡梅隆,事实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会  带来心中悸动的光芒,抓住它、呵护它,无论它多么渺小,最终都能结出甘美的果实,也许  这果实是微小的,但它带来的满足远胜于你从天才的大树上摘来同样味道的那一枚。   

     当 然 , 灵 感 也 诚 然 来 自 积 累 和 努 力 的 铺 垫 ,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  ,  只 是 人 生 之 河 航 行 中 那   “   蓦 然 回 首    ”  见到的一尾鱼儿,莫要放手,使它溜入别人的渔网。如此  方能使行程更加美妙而鲜活。 

    [  得分点评  ]    作  者开篇引用中西方学者的名言,将微光界定为灵感,明确并限定了写作对象。随后以反问形  式提出灵感并非只在天才心中闪过的看法,并列举文学、音乐、绘画等领域天才的     创作引出下文对其中原因的思索。接着作者从  “  

  标准化  ”   、  “   全球化    ”   、   “   商 业 化    ”  三个方面分析舍弃的原因,照应上文;更为可贵的是,文  章没有停留在对现象的列举上,而能进一步深入分析,举例卢梭、卡梅隆使问题具体化、形  象化,并以贴切的比喻引申主题,使论述再起波澜;最后强调并不是有了灵感、有了微光就  能成功,还需要积累和努力,自然解决问题。  见解认识深刻,思想内容丰富,  持论中肯平正,说理辩证亲切   ,语言老练生动,论证思路清晰有致,如行云  流水。分析问题深入浅出,举例论证头头是道,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考场议论文,不可多  得! 

    如何写才符合  议论文文体要求 

        一、议论文文体特征 

      议论文是一种议论、说理的文章。它以抽象的思维形式,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  形式来论证和阐明客观事物的道理,它从大量的具体材料中引出普遍的结论,使人懂得、领  悟某个道理。因此,其基本特点是:议论的主要性、材料的论证性、结构的逻辑性、语言的  概括性和观点的鲜明性。 

      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以理服人,使人信服。完整的议论文总是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  素。 

      二、怎样写好议论文 

    1  .  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应当尽快地、旗帜鲜明地、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要形成一个表意确切的判断句。  比如  “  谈团结  ”  ,这个题目  仅仅是一个论题,作为标题是可以的,但在写作时必须选择一个角度,表达一个清晰的观点,  如  “  团结就是力量  ”“  团结  要讲原则,不能一团和气  ”  等等。 

    2  .  要会展开议论 

      所谓展开议论,就是要在提炼出一个中心论点之后,从关键处入手,将中心论点分解为两三  个分论点。一般用以下三种分解方法。 

      一是并列法。如  “   梅花香自苦寒     来    ”  可以分解成:苦可以激发进取心,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  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 

      二是递进法。如  “  面对困难  ”    可以分解成: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  你强它就弱;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 

      三是对照法。如  “  学贵多问  ”    可以分解成:多问可以相互参照,便于释疑;孤陋寡闻导致学业荒废。 

    3  .  要会分析材料 

      一个事实论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往往可以证明不同的论点。因此,对事实论据  必须进行分析,揭示事实论据的实质、特征、意义,存在的条件、原因等多方面内容,对论  据进行说明或限制,使论据的含义与论点的含义一致,这样才能使论据更好地为作者所持的  观点服务。 

    4  .  掌握议论文的结构方式,做到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  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   。   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  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其中启感式是考场作文的常用结构方式。    “  启  ”  是指启示类,     “  感  ”  是指感想类。其共同特点是先  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可以先叙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读边感,如文学评论。这种写  法 一 般 由   “   引   ”   、    “   议   ”   、    “   联   ”   、    “  结  ”  四步构成。当然也可  以 采 取   “   联   ”   、    “   引   ”   、    “   议   ”   、    “   结   ”   或    “   引   ”   、    “   联   ”   、    “   议   ”   、    “  结  ”  的步骤。其实,只要  严格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思路去写,就可以做到符合议论文的文体要求。 

    5  .  学会运用论证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①  例证法,    ②   引证法,  ③   因果法,    ④   对比法,  ⑤   类比法,    ⑥  喻证法。 

     小贴士         

 议论文    “   讲道理  ”   要注意:   

    (1)  在说理的过程中,要坚持两点论,不仅要看到正面的道理,  还要看到隐含的、从侧面或反面才能发现的道理。 

    (2)  努力增强文章的   理论色彩,可以运用高中  政治课本中学到的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展开辩证分析,努力进行  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坚持用联系、发展、一分为二的眼光分析问题。当然,原理和观点  要活用、巧用,不能生搬硬套。 

    (3)  论述不能牵强附会,人为拔高。唱高调、说大话,反而会  使文章内容空洞,显得矫揉造作。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诗 经   ·   国 风    ·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林肯: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  他的成就决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 

     上面的名言名句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认识?请以    “  溯源  ”  为标题,联系生活  体验与感受,写一篇议论文,自定文体,不少于  800  字    (  含标点符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