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课本教材适应话题及运用(1)

   (必  修 一  )    

    重视自我——  《我很重要》   

    文品如人品。透过朴素自然的文章,我们读到了毕  淑敏睿智的人生。一篇《我很重要》,如惊雷一般,惊醒了平凡人生中走过的人们,它让我们  恍然大悟,“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在平凡的生命过程中,  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重视生命的过程。活着,不仅为自我,还为他人;活着,自己就  不 是 被 世 界 冷 落 或 遗弃 的 一 棵 小 草, 而 是 一 方 有尊 严 的 独 特 的风 景 !     

    【应用角度】“尊严”“珍惜生命”“重视生命的  过程”“文品与人品”等。   

    【精彩运用】读文,读你朴素自然的散文。此刻的  是站在尘世间的叙事者,将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统统记录下来。那种大胆的记录,像是  挑战,更像是本来的生活。于是,你的《我很重要》唤起所有读者对生命的珍视。“重要并  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谁有权利来漠视自己的生命呢?     

    读文,读你真挚感人的散文。此刻的你犹如黑夜里  的火把,温暖而光明。你的文字透露着对至善至美的追求,让我懂得,人生不需要装饰,素  面朝天,更是一种洒脱,一种历练。   

    „„   

    我徜徉在你的散文中,品尝多彩的味道,观赏每一  处风景。读文,我认识了你,也更因你而感悟了生活。   

     我 陶 醉 了 , 因 为 , 读 文 , 读 你 。     

      

    宝剑锋从磨砺  出——《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对于高考状元,人们看到的是笼罩在他们头上的光  环,想知道的是他们成功的经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十几年含辛茹苦的“故事”,更别  说 那 些 时 时 缠 绕 他 们 的 难 以 摆 脱 的 困 惑 和 思 考 了   .    

    海桐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女孩,但在成功的路上,  她又有多少痛苦,多少挣扎,恐怕连她自己都说不清。其实,无数像王海桐这样的典型事例  告诉我们,成功是在痛苦中孕育,在挣扎中降生的。回首往事,我们会深深地理解,成功不  是目标的终极,而是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之中。   

    【应用角度】“成功”“过程与结果”“坚持与成  功”等。   

    【精彩运用】人生追求到一种美好的结果固然重要,  但是追求的过程更加重要。梦想实现了,我们会更加快乐,但实现梦想的过程却使我们的生  命倍加充实。只要我们选择的目标有意义,其过程苦也罢,乐也罢,本身就是一种美丽。     

      正像《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中的女孩王海桐一  样,她虽然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但在她追求成功的路上不是也体  验到了种种“困惑”吗?她的梦之所以羞涩,不正是因为在追求的过程中,她也曾不自信,  也曾苦恼过吗?   

    所以啊,我们无需刻意地去追求人生的辉煌,因为  人生的辉煌是由生命的过程附带的。要去寻找人生中的精彩,人生中的精彩是在生命的过程  中固有的,只是看自己如何找到。   

      

    成功源于梦想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从一个边远小城的看不到希望的孩子,成长为一名  家喻户晓的见证过无数重要时刻的新闻人,是梦想照亮了他前进的方向。而在前进的道路上,  他无时无刻不保持着平和的心态、自信的笑容,在《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这一演讲  中,他以自己智慧、幽默的演讲不仅仅展示了自己的成长历程,更折射出中美关系四十年间  的 深 刻 变 化 , 向 美 国 大 学 生 展 示 出 了 中 国 人 的 人 格 魅 力 。     

     【应用角度】“梦想”“个性”“自信”等。     

    【精彩运用】无愧无怍,乐在保持自信的笑容。     

    他的脸上,始终挂着自信的笑容;他的眼神,始终  流露出自信的光芒。白岩松,这位如今在新闻主持界响当当的大人物,却无时无刻不保持着  平和的心态、自信的笑容。当问及他怎样才能做到满怀笑脸地从当初吐字不清的困境中勇敢  地走出来时,他依旧笑着说:“因为我很有信心,我认真地付出,不靠关系,不走后门,始  终相信自己可以用汗水换来成功。”确实,他凭着自己踏实的努力,“不愧于天,不怍于人”,  走出了一片新天地。他有底气保持自信的笑容   

      

    志当存高远——  《“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早年  的孙中山就胸怀大志,气魄非凡;后来“愈挫愈勇,百折不挠”,提出并实践着“民族、民  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终于创立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不可磨灭  的历史功勋。可见,一个人在生活的起点上,选择了什么目标,树立了什么志向,就决定了  他会做出一番怎样的事业,有着什么样的命运。   

     【应用角度】“立志”“起点与终点”等。     

    【精彩运用】立志对于人生如此重要,那我们又该  立什么样的志以及怎样立志呢?首先,应立高远之志。求田问舍,蝇营狗苟,是没有出息的,  只会让人瞧不起。我们要把个人志向与国家民族的需要联结在一起,这方面,孙中山先生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在  早年时,就有“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的非凡气度,正因为如此,他能够  坚守自己的信念,在实践中“愈挫愈勇,百折不挠”,提出并实践着“民族、民权、民生”  的三民主义,终于创立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在大胆质疑中  提升自我——《华罗庚》   

    华罗庚只有初中文凭,却凭自学走上清华大学讲坛。  他的成功除了因为自己的刻苦用心之外,还因为他勇于思考,敢于挑战权威,他曾经指出欧  洲伟大的数学家范·德·瓦尔登和欧 . Schleie 一个数学证明中的错误,并巧  妙地纠正了它,得到了众多大家的赞扬。   

    有趣的是,他的学生,著名数学家陈景淘也具有这  样的优秀品质。他以厦门大学图书馆管理员的身份,对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提出了一些  值得商榷的地方,因此受到了华罗庚的器重,把陈景润从厦门调来做自己的研究生,亲自指  导他继续深入钻研数论。看来,凡是在某方面有所创造、有所成就的人,都应该具备向权威  挑战、独立思考的精神品质,   

    【应用角度】“挑战权威”“成功需要自信”“勇  于思考,敢于挑战”“善于发现人才”等。   

    【精彩运用】科学的生命是创造,要创造就要勇于  思考,敢于向科学权威和旧的理论体系挑战。   

    物理学家海森堡说得好:“自然科学中的每一个发  展,几乎都是通过对某种问题或概念的放弃而取得的。”在科学领域,人们尊重权威是无可  非议的,但是,这种尊重绝不应该变成迷信。   

    华罗庚堪称数学权威,陈景润自然对他敬重有加,  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真理,而是勇敢地指出了华罗庚《堆垒素数论》中的错误,从而受到华  罗庚的器重。这种尊重而不迷信权威,勇于在权威面前阐明自己观点的勇气确实值得我们学  习。   

      

    热情和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罗曼·罗兰》(节选)   

    热情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只有热情和兴趣才  有不懈的努力和执著的追求。法国文豪罗曼·罗兰在读高师的时候,他一直埋头于书籍当中,  他津津有味地研究哲学,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历史和地理„„在那时,没有一个艺术家像他那  样在一切领域具有如此扎实的有系统的实际知识基础。他在广泛的涉猎和学习中,大口大口  地吞饮着精神世界中所有的清泉。他因此而学会观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正是因为如此,他  成长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作家,为世人所敬仰。   

    【应用角度】 “热情”“兴趣”“执著”等。     

    【精彩运用】“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是一种  品质,一种执著追求、不懈努力的品质,正是这种品质,为我们诠释了生活中最为寻常的哲  理。是执著,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是执著,让我们的经历刻骨铭心。罗曼·罗兰的事迹,  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执著,一生只为了自己的梦想打拼,一生都倾心于自己最宝贵的追  求,这就是一种最有价值的人生。生活,本来就是一种状态,一种需要我们用最热情的生命  去体验的状态。没有一个执著的人在浮躁中修炼气质,没有一个成功的人在懈怠中收获微笑     

      

      穿透历史的浩  然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首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一首铿锵有力的《正  气歌》。文天祥,用“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情操和“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将自己站成了一个不朽的生命!他胸怀崇高信念,不为暴力  所屈,不为名利所诱,舍身成仁,慷慨就义;其气节之高尚,虽历经 7 个多世  纪,却依然闪耀着璀璨和崇高的华彩,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儿女秉持气节,自尊自强,奋勇向  前!   

     【应用角度】“正气”“气节”“人格”等。     

    【精彩运用】   

    缠住品质的根,我们才能给心灵留下一片净土。文  天祥一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流芳百世,而一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更是写出了仁人志士的铮铮铁骨。只有恪守人格,缠住品质的根,才能坦坦  荡荡地存于世间。缠住品质的根,即使“众人皆醉”也能“独醒”,如莲一般出淤泥而不染。  缠住品质的根,我们才能保持纯净的灵魂,不屈的傲骨,即使不为流芳千古,也要做到问心  无愧!   

      

    突破限定,敢  于创新——《我的回顾》   

    爱因斯坦生活的时代,宗教观念通过传统的教育机  关灌输给每一个人,大多数人崇奉的是有定论的宗教观念。但是,爱因斯坦摆脱了宗教的影  响,对所有权威、任何社会环境里都会存在的信念完全抱一种怀疑态度,并且这种态度再也  没有离开过他。可以说,这是他成功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将扼杀  人 的 创 造 性 ; 敢 于 突 破 限 定 , 勇 于 怀 疑 成 规 , 将 激 发 人 的 潜 能 。     

    【应用角度】“质疑”“挑战权威”“挣脱束缚”  等。   

    【精彩运用】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个人、群体、社会,只有在质疑声中才能不断前进。质疑精神乃是照亮人类文明的自由之光。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质疑精神,便会如同衰草般一日  日枯萎下去;一个群体没有了质疑精神,只会在历史长河中裹足不前;一个社会、一个国家  没 有 了 质 疑 精 神 , 必将 如 同 无 根 之木 , 无 源 之 水, 像 死 水 一 般永 无 生  机„„   

    细细回想,哪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不是由于质疑精  神的推动?正是因为爱因斯坦对宗教观念大胆质疑,才使他走向了科学的道路;正是因为爱  因斯坦没有迷信于所有权威,才有了他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科学发现。很难设想,如果没有大  胆的质疑,怎么会有伟大的爱因斯坦的发现!   

    让我们以无畏的勇气和理性的判断为指引,大胆地  质疑吧!相信,我们定能更快、更好地接近真理。   

      

    找寻精神家园  ——《荷塘月色》   

      弥望的荷塘,田田的叶子,袅娜的花朵,缕缕的清  香,凝碧的波痕,脉脉的流水,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影,柔和的月光„„一个多么优美而  深邃的意境!   

      朱自清  先生,以他那痴绝的文笔创造了一个和谐自在的艺  术境界,在这个惟属自己的情感世界里,他的心灵沉浸在一种精神追求的愉悦和审美情趣的  享受之中,他其实是在为自己的生命情感归宿营造着一个心灵的荷塘啊。设想如果没有这个  宁静的心灵空间,没有这种随缘自适、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那个痴情于文学,敦厚朴实的  一介书生朱自清,身处乱世之中又当何去何从呢?   

    【应用角度】“心灵家园”“心灵寄托”等。     

    【精彩运用】其实,疲惫了,就离开你的书桌,放  下所有的忧愁和烦恼,到屋外去看看春梅绽雪,秋菊披霜。就让这短暂的美景装饰你空荡的  心灵。站在户外的天地里,闻一闻淡淡的青草香,伸开双臂拥抱一下向你奔来的和风。若是  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就抬起头,让淘气的小雨滴吻一吻你紧皱的额角。仰望蓝天,让春愁  随 云 散 ; 俯 视 江 河 , 看 飞 花 逐 流 水 „„ 总 有 一 点 美 会 驱 散 你 的 疲 惫 。     

    就像这样:朱自清在月夜漫步荷塘,让一颗轻松的  心在花间游荡,是一种情趣;郁达夫租一椽破屋,在院中细数一丝丝的阳光,是一种闲情;  陆蠡囚住一枝常春藤是对生命的一种爱恋;梭罗栖息瓦尔登湖,是一种自由。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片属于自己心灵的自由天地,  给心灵一片空间,你会收获许多美丽。霞映澄塘,你会想到云外仙池之美;松生空谷,你会  感悟到生命姿态之美。   

    为心灵觅得一荷塘,让快乐的心自由飞翔,人生才  会雅趣无量。   

      

    拨开生命中的  云翳——《冰心散文两篇》   

    人的一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  有绚丽的霞光,但也会有“云翳”。我们都要像冰心那样轻轻地对自己说:“愿你的生命中  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而要造成美丽的黄昏,需要我们做的就是:用心  中的阳光将云翳变成晚霞。   

    【应用角度】“面对灾难”“光明与阴影”“痛苦  与快乐”等。   

    【精彩运用】培根说:“一切幸运,并非不暗含哀  伤;一切厄运也并非没有希望。”光明与阴影,如人生的两个侧面,像一尊雕塑,一幅油画,  人 生 在 光 明 与 阴 影 的 变 化 中 才 得 以 完 整 , 得 以 成 就 其 大 美 。     

    冰心写道:“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  一个美丽的黄昏。”只有有更多的“云翳”,才能锻炼出更强大的内心,当我们内心的力量  足 以 穿 透 那 层 层 的 “ 云 翳 ” 时 , 我 们 就 会 拥 有 更 加 灿 烂 的 霞 光 。     

      

      追逐童年的纯  真 ­ ——《拣麦穗》   

    《拣麦穗》虽然写的是童年往事,虽然写的是童年  的梦幻在岁月的流逝与现实的碰撞中破灭、消散,但作者却用略带忧伤的的笔调,表达了对  人性美、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情感的礼赞。虽然我们在不断地成长,内心会落上尘埃,但经由  作者的呼唤,我们心里是否也会忆起童年那美好的世界并在不断地回味中拨正自己人生的方  向呢?   

    【应用角度】“童年世界”“追求人性美”等。     

     【 精彩 运用】 世界 上什 么东西 最亮?     

    有人说是太阳。有人说是原子弹爆炸时的光。有人  说是激光„„教室里充满着七嘴八舌的议论。   

    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说,是在雨夜漆黑的泥泞小路  上走了很久,突然看见的远方一点如豆的灯光。   

    心中有一些东西在涌动。我想起了张洁的名篇《拣  麦穗》,人生漫漫长路,当我们的心被世俗所蒙蔽,我们是否会记起那个拣麦穗的女孩?我们  又是否会记起那个大公奉献出自己“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卖灶糖的老汉?于  是,一阵阵温暖似乎在温暖着我的心,一阵阵光亮似乎照亮了我心灵里最黑暗的时  刻„„   

    是啊,有什么东西比这还亮呢?世间最亮的其实是  人性之光啊   

      

    在苦难中升华  自己的生命价值——《我与地坛》(节选)   

    命运许多时候是不公平的,史铁生因故致残,他摇  着轮椅,徘徊在荒芜的地坛。他想到过去,想到现实,想到母亲,想到生命,想到欲望„„  挣扎、求存和奋斗战胜了绝望、懦弱和苟且。最终,他用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生活,  对“什么是生命”“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着”等问题做出了哲学的思考和回答,用残缺  的 人 生 写 出 了 最 智 慧 的 文 字 , 成 为 我 们 心 中 的 一 盏 明 灯 。     

    【应用角度】“苦难”“自强不息”“身残志坚”  等。   

    【精彩运用】史铁生独自摇着轮椅,进入废弃的地  坛。然后是静静地坐着。听虫鸣,看蝶飞,数蝉  蛻  ,玩味滚  动的露玉„„在地坛的日子,时间自然也就如同静止了,时间的移动只能通过自己身影的移  动去感受,缓慢而漫长!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足够他抚慰自己苍凉的生命以及探寻活着的  理由和勇气。   

    这就是史铁生版本的“我的时间”,在这样一段“我  的时间”里,不仅仅让他发现地坛是映射在时间之墙上,更让他发现,生命本身,就是映射  在时间之墙上——是的,凝望上帝窗户的人是不会厌倦的。凝望上帝窗户的人终究是可以感  受到生的可贵,苦难是可超越的。   

      

      充满诗意的乡  愁——《沙田山居》  

 

    一个诗人,一个充满浓浓情意的游子,渴望越过那  浅浅的海湾。再识余光中,是那意味深长的《沙田山居》,在对那山那海的细腻描绘中,透露  出作者对包括地理、历史、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深深眷念。其中虽无一个“思念”,但字  里行间却有着无限的乡愁,彰显了一个游子热烈的爱国思乡情怀,让我们久久回味。     

     【应用角度】“乡愁”“思念”“爱国”等     

    【精彩运用】初识余光中,是他感人肺腑的《乡愁》,  一个诗人,一个饱含浓浓情意的游子,渴望越过那浅浅的海湾。再识余光中,是那意味深长  的《沙田山居》,深思细想中体会到其中深深的乡愁和对整个中国文化的深深眷念。故乡对他  来说是痛之源,是幸之根,是身愈远、心愈切的情殇,是无数次在心中背诵默念的归去来兮,  胡不归?他乡夜空下的繁华,还有那精美的月饼,安慰不了漂泊人的孤单。痛楚而温馨的记  忆,在午夜梦回 时煎熬, 一年又一年 的圆缺,是 游子心中永 远的叨念。     

      

    自然的也是最  美的——《〈诗经〉两首》   

    喜欢《诗经》,是因为它那质朴的文字里流淌出来的  洁净得没有任何渣滓的情感,如《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的那点“小调皮”,唱出了那个时代  男女之间最为纯洁的爱情,曾令多少人为之赞叹。诸如此类,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件,没有优  美华丽的辞藻,但就是那些来自先秦民间的最朴素的歌唱和最质朴的情感却令我们久久地陶  醉,一醉就是几千年!在看似淳朴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读到它的睿智,它的多情,它的真挚„„  读不尽《诗经》的美。   

    【应用角度】“质朴的美”“自然的,就是最美  的”“艺术来自生活”等。   

    【精彩运用】《诗经》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源头,自此,  人性中诗一般的美好在古中国大地上悠悠流淌了几千年。那些善良而淳朴的人们,辛勤地劳  作,欢快地歌唱,追求美好的爱情。当他们还不懂得什么做诗的时候,诗的精灵早已从他们  的歌谣中诞生,飞翔,一直飞越了几千年的时空,终于栖息在我们的心灵,令我们在读到这  些古老陌生而又熟悉的文字时,怦然心动。那时的诗歌,是真正的“诗歌”。他们以诗的形  式,放飞诗的精灵。   

    每当静静地翻阅那些年代久远的四言诗的时候,我  总是诧异于人们的单纯和天真以及那些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美感。写到这里不由得苦笑了  一下,会这样诧异,或许是因为我的心境已不如他们干净吧。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七  月流火,九月授衣”。他们与自然和平共处,生活在一个简单的世界里,有着简单的情感。     

      

    上下求索的屈  原——《离骚》   

    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  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  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    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  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屈原这种明知不可而为之,“路曼  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  尚精神。   

    【应用角度】“爱国”“高尚情操”“挫折与成功”  等。   

    【精彩运用】品读你,让我读懂了高洁的精神,你  让我明白,高洁不是冷淡,不是逃避,真正高洁的精神要敢于承担自已内心中的责任。情系  国家,心怀百姓,你的高洁理应属于不平凡。   

    正是这不平凡的高洁,让你如  皭    然出水的清荷,出淤泥而不染,让你亦如墙角的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留得  清气满乾坤。微风渐渐淡去,而香草般的气息却越来越浓,我依旧品读着  你,  在 这 沾 满 泪 痕 的 字 里 行 间 , 找 寻 着 你 遥 远 的 身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