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中国古代名人先贤·圣贤诸子》——荀子

  乱世哲人—荀子

    

   先秦儒家三个最伟大的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荀子名况,又号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大  约生于公元前313 年,卒于公元前238 年。

    

   荀子曾经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祭酒,游学列国,任楚国兰  陵县令,并且终老于兰陵。

    

   荀子是中国赵国末期的伟大思想家,他出于儒学,又批评吸  收诸子百家之长,成为诸子百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

    

   儒家之中,荀子思想是孟子思想的对立面。有人说,孟子代  表儒家的左翼,而荀子代表儒家的右翼。这个说法尽管很有道理,但是概括的过于简单化了。  

    

   孟子有左也有右,左就左在强调个人自由;右就右在重视超  道德的价值,因而接近宗教。

    

   荀子有右也有左,右就右在强调社会控制,左就左在发挥了  自然主义,因而直接反对任何宗教观念。

    

   荀子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  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与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  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等许多方面的内  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且提  出人定胜天的思想。

    

   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  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  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

    

   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是有轻视感观作  用的倾向。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文中强调了“学”的  重要性,认为只有博学才能“知助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

    

   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  就必须重视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作出榜样,学生是不能    躬行实践的。

    

   荀子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  育家。

    

   荀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为建立中华大一统的封建  帝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评价荀子说,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  左派。

    

   荀子的一生一不为权,二不为钱,执著的为解除从春秋到战  国,中华民族数百年分裂战乱之苦,建立统一的中华封建帝国,奔走于列国诸侯之间,无论  是受到尊崇,或是遭到诽谤、污蔑,他都矢志不移真诚地为真理和理想而奋斗。在他掌握了  “治土一方”权力的时候,他认真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在他被罢官为民的时候,他著书立  说,收徒授业。他既广泛吸取其他学派所长,又敢于面对现实,拨乱反正,标新立异,发现  真理并坚持真理,具有不屈不饶的始创精神。其实,荀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价值,荀子对儒  学的贡献,就在于他的“杂”,他的“异”。

    

   荀子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  韩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这二人都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秦始皇从执政之日  起,就启用李斯。李斯在秦国推行尊师荀况的帝王之术,富国强兵,法礼兼用的方略,力助  他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完成了“字同文”、“车同辙”、“量同衡”的历史使命。直到秦  始皇命丧沙丘,李斯都是他倍加信任的宰相。这两位君臣一起致力于统一,不仅是政治的统  一,也是思想的统一。这个运动的顶点,就是公元前213 年的“焚书坑儒”。

    

   另一位学生韩非,成为了法家的领袖人物,为这次政治的、  思想的统一提供了理论的辩护。

    

   伟人仙逝英灵在,松柏自有后人栽。荀子尽管命运多舛,他  的功业被历代统治者冰封雪藏,但他对人类文明史所作的贡献,将永世传承,不可磨灭。他  的闪光思想所形成的冲击波,一次次的冲破黑暗与封杀。

    

   还给荀子以公平,因为历史是最公正的法官,时代是最公正  的裁判!